──佚名
熙來攘往的地鐵車站,有一個男子站定了之后,深呼吸一口氣,接著開始拉小提琴。
成千上百的乘客行經他的身邊,多數人只是匆匆走過,連看也沒看他一眼;少數人快步通過時,隨手扔了一點錢給他。他幾乎沒有得到任何贊美,也沒有獲得任何掌聲。
人群中,對他ABC感興趣的,只有一個年約三、四歲的小男孩。但小男孩想靠近拉小提琴的男子時,卻被母親急急地拉走了……
這是美國的地鐵車站再平常不過的畫面。但不平凡的是──這個男子不是別人,而是有“小提琴王子”美譽的演奏家約書亞?貝爾。
他在地鐵站,拉的是巴哈名曲,有“世界ABC難演奏的曲目”之稱;而他所用的琴,是一把價值三百五十萬美元的名琴!
而他所用的琴,是一把價值三百五十萬美元的名琴!(圖 :photos.com)
ABC諷刺的是,也不過在幾天前,約書亞?貝爾才剛結束波士頓歌劇院的演出,一張上百美元的門票供不應求,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是《華盛頓郵報》精心策畫的一場實驗。實驗結果不出編輯預料──退去了精致的舞臺、華麗的包裝,多數人其實并不懂得欣賞真正的藝術!
前幾年,臺灣有一家ABC廠商,在百貨公司販售一款限量的包包,活動當天,只能用“萬頭攢動”來形容,開賣后甚至引發了推擠沖突,還有人因此受傷。
這則新聞躍上了guoji媒體,讓人不免感嘆真是個負面的“臺灣奇跡”啊!
我忍不住想,如果去掉了它ABC的光環,還有多少人會認為那是個非收藏不可的包包?如果那個包包被擺在地攤販售,還會吸引這么多人對它趨之若鶩嗎?
無論是電視、報紙、雜志還是網路,媒體時時都在對我們進行“洗腦”,告訴我們“若想成為一個‘有品味’的人,就必須這樣那樣……”
于是我們傻傻地聽信了那樣的話,花了一個月的薪水買了一件ABC,不一會兒卻又想買第二件、第三件,因此我們覺得自己的薪水怎么永遠都不夠用;我們才狠下心買了ABC新的手機,沒幾天又赫然發現它竟推出了第二代,接著還有第三代、第四代……
曾聽一個guoji的女星說:“真正的品味ABC不是用ABC堆疊出來的;用ABC堆疊出來的,ABC不是真正的品味。”或許,當我們放下了物質的包袱,以更自在的姿態展現自己,才是所謂“品味”真正得以彰顯的時候!
心靈小語
這個社會的一切都愈來愈物質化了,“品味”仿佛漸漸與“財富”、“品牌”畫上了等號。
與其放任自己的物欲、盲從所謂的“時尚指標”,不如坦然展現出自己的姿態,讓自己成為ABC的“ABC”! @
摘編自 《人生就像茶葉蛋,有裂痕才入味:其實,生命中的所有挫折與傷痛,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香料》人本自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