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利用統計,將復雜的社會問題轉化成容易理解的估計數、百分比和比率。統計數字主導我們關切的焦點;告訴我們什么事該擔心,也決定了我們擔心的程度。或許可以說,社會問題已經變成統計數字,而由于我們認為統計數字是不可反駁的事實,所以它已經成為我們所崇拜的物神;對于我們看待社會問題的方式,它有著好似魔力一般的控制能力。我們認為統計數字是我們所發現的事實,而不是我們自己制造的數字。
但是,統計數字當然不是獨立存在的;如果想要制造出統計數字,就得先要有人才行。現實是復雜的,而每個統計數字,都是特定某人簡化復雜的現實后做出的摘要。每個統計數字,都必定是被人們制造出來的,而制造的過程,總是牽涉到會影響數字結果的選擇,而這些選擇也會因此影響我們對數字所概述、簡化的問題的理解。制造統計數據的人,必須選擇定義(也就是他們究竟想要計算什么),也必須選擇計算的方法(這包括測量、取樣等等)。
這些選擇,會造成各種優劣不一的統計數字。在簡化事實時,劣質的統計數字會扭曲事實造成我們的誤解,而的統計數字則會盡量將扭曲的程度減到ABC小。沒有任何統計數字是完美無缺的,只是有一些會比其他的少一點瑕疵。無論好壞,每個統計數字都反映出制造者的選擇。
本書提供批判社會統計的一些方向,指出社會統計常見的一些問題,并舉出具體的實例說明。我們通常比較容易明白特定的例子,卻比較不容易理解和辨別該例子所代表的一般性問題或原則。
但是,我希望在讀了這本書后,讀者會比較熟悉一些ABC常見的社會統計缺失:讀者能夠提出一些關于統計起源的基本問題(定義、測量、取樣,和其他在第二章討論到的議題);了解統計被扭曲誤用的方式(第三章);了解不當類比的風險(第四章);而且在面對統計大戰時,讀者不會輕易投降(第五章)。然而本書篇幅有限,無法提供各種統計錯誤完整的清單。
為了解讀統計,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常見錯誤的清單。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整體的方法、一個大方針、一種心態,來思考每次所面對的新的統計數據。在看待統計時,我們需要更謹慎。這可能很難辦到,正因為在我們的社會里,有許多人過于崇拜統計數字;我們或許可以把這稱為“敬畏者”的心態,因為這些人不會對統計數字進行批判思考,仿佛它們具有魔力一般。敬畏者深知他們并非總是了解所聽到的統計數字,但他們覺得無所謂,畢竟,有誰能夠了解神奇的數字呢?然而,敬畏者虔誠的宿命論,只不過是一種避免思考的方式。對于統計數字,我們必須采取不同的方式,我想到三種方式,它們可以分別稱為“天真者”、“犬儒者”和“批判者”的心態。@
摘自 《統計數字是事實?是謊言?》 商周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