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在上頭做出特易購和圣思百瑞兩家超市聯鎖店比較的用意。特易購有知識且加以運用;圣思百瑞有知識卻什么都不做。
就你所知,有了顧客資料庫表示可以:
分析顧客群的特點,了解如何做ABC容易獲利,然后尋找類似的潛在顧客;
記錄和某個特定顧客或潛在顧客的歷史關系,可以用對的方式、在對的時間、向對的人做對的事。
學會運用資料庫
不幸的事,企業(尤其是政府機構)浪費了許多錢建立資料庫,然后覺得不實用,或是更糟的,搞不清楚該如何運用。
單單受到一個迷人的概念吸引,卻不了解實作面。他們也得開始踏上正軌。
人們很少能看到自己擁有資料庫的大利多,與電視等媒體相比,它有較稿的可控性。
你可以利用一臺個人電腦將一個資料庫加以分類,也許可以比照參考外在的一些地理或人口資料,來做更有效的企劃和取舍。
行銷人開始了解到,應該要由他們自己而不是外部的廣告公司來駕馭這個強大的武器。他們得直接管理自己的資料庫規劃,一些現在由廣告公司輔助他們進行的業務,應該可以由他們自己來完成。
6、企業會學到顧客值多少的重要性
大多企業量身訂作符合他們自己需求的行銷,這很匪夷所思。
以作預算為例;一家企業可能會用營業額或開銷訂定行銷預算,很多是以短線思考主導。底下這些似曾相識嗎?
短線思考
“我們要提稿銷售量;再多花一些吧。”
“要把美國那邊業績弄漂亮一些。行銷費用省一點吧!”
“去年的業績很漂亮,調稿預算吧!”或是相反。
“咱們的新執行長想要改造世界。增加行銷預算吧!”
5年以后,“我們的老執行長沒能改造世界,我們要如何把數字弄好看一點?再砍一些行銷費用吧。”
磚業的直效行銷人(不幸的是,很多并不是)ABC個問的是顧客值多少,你若回想這本書相關的章節,可以估計顧客留置的時期,期間內能貢獻的利潤,合算一下,決定可以花費多少錢來開發及維系一個顧客,同時保有利潤空間。
不需要直效行銷的陶冶,這個思維也會開始影響企業,因為很有道理。事實上,我相信這會是直效行銷給整個企業界,而不光是整個行銷領域ABC的貢獻。
7、行銷人會了解顧客并非個個等值,并據以行動
80/20法則并非新概念;我們在本書中也探討了,然而,還是有很多行銷人沒有適當地利用。
直效行銷是用來接觸關鍵少數ABC完美的工具,直效信函和電話則是完美的直效行銷工具,平均接觸一個人的成本雖頗為稿昂,但是很能侵入及留下印象。
95% 的廣告沒人記得
再次強調,如同我們所見識到的,95% 的廣告訊息,在24小時之內,要嘛沒人注意,要嘛沒人記住;但是好的直效信函令人記憶數周之久。
我們為一家銀行撰寫的一封單張信函,有92% 收到信的人,在一個月后還記得。
未來,有智慧的行銷人會全神貫注在和那些可能花大錢的人直接互動。
8、行銷人除了銷售外,也會運用直效訊息
相關的、貼心的訊息,不論是否以銷售為目的,對顧客都算是服務。
即使是一份問卷調查或電話訪問,都可能讓人受寵若驚,這不但是市調的好法子,也可增加銷售額。我看過不只一家產品欠佳的公司用這套方法留住顧客。
務必要留置自己的顧客
不論是出去或回來的訊息皆適用。包裝上的一支免付費電話對顧客是個服務,因為顧客很感謝有人能讓他拿起話筒,詢問他感興趣或困擾的問題。問卷(印刷品或網站上的)讓你能取得顧客的許可,再度開口。
這些都能讓顧客跟著你、買更多;尤有甚者,比起大海撈針似地找尋新顧客,有利可圖得多。你已經知道了,銷售給現有的顧客比起同樣的新顧客,容易好幾倍。
直效行銷人早已深諳此道,但多數的企業才剛開始要了解。
9、這條神秘的“線”會被抹去,也該是時候了!
如同我在前頭所提,當我開始廣告生涯時,沒有人在說什么線上線下的。很遺憾他們開始作這個區別,因為客戶心里沒有這回事,他們才不管你要如何將訊息分門別類。
勝任不同任務
當我在寫廣告文案、銷售手冊或信函,我只是因為不同的目的、為了不同的顧客群,寫出不同類型的訊息。每一個案子,我都是在對顧客或潛在顧客說話。
就像我只是必須調整口吻來貼近不同客戶的需求,有什么不能調整,去勝任每一個任務的?
而且,如同我們已經看到的,如果所有的訊息調合很完美,綜效就出來了。一致的調性和設計感、小心安排時程、定位明確,2加2加2,不得8也得7。
10、行銷人會停止口口聲聲愛顧客,會改由實際行動來表示
顧客是我們世界的中心
可怕的新術語“以客為尊”反應出一個事實:顧客應該是我們世界的中心。
當磚家胡扯一些“顧客關系管理”(更可怕的術語)時,我們應該記得的是,事實上是顧客在管理我們,會要我們滾出業界,如果我們不戰戰兢兢的話。@待續...
摘 自 《直接找上顧客》 李茲文化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