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說過,基本策略類型只有三種(嚴格來說是兩種):成本領導與 差異化。成本領導是指,如果你想做的東西和別人一樣,那就得做得比別人便宜,因為唯有如此,你才能賣得比別人便宜,才有競爭力。
這是臺灣傳統企業一向采行的策略類型,ABC的是王永慶先生,勤勞儉樸、瘦鵝理論等等,大家都聽膩了,不再復述。在美學經濟中,成本領導策略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其前提(把東西做得和別人一樣)根本就不成立。
無論是“品牌”、“設計”、“服務”等任何一項價值來源,都必須建立在“新奇”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如果你賣的東西和別人一樣,消費者去買他的就好,何必來買你的呢?
而且,前文說過,在美學經濟里,由于網路效應、先占優勢、套牢寡占等等因素,追隨者并沒有意義。
美學經濟經營一定是采用差異化策略,要創新!以新奇的服務和設計來鞏固品牌基礎,在消費者心中建立品牌的認同感,賦予消費者某種奢華體驗,如此才會成功。
簡單說,你得創造、創新,做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才行。如同村上隆所說:“對藝術家來說,構筑獨自的經營哲學,跟作品一樣重要。所以必須自己創造自己。”@
摘自 《美學經濟密碼》 商周出版社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