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防風
風在中醫學來說是自然界的清氣之一,適當的風對自然萬物的生長是很重要的,但微觀至人體呢?風就不是很好的東西了,風乃六邪之首,是很多疾病的致病因素,中醫常說「無風不作癢」;「諸風掉眩,皆屬于肝。」這裏的風是指六淫,六風或內風,以及中風之風。內風的發病急驟,卒然昏厥,肌體抽搐角弓反張,喎僻不遂頭暈目眩,肢體動搖、震顫等現象。掉意謂振掉、動搖不定。眩的意思是眼黑、頭暈目眩。而對皮膚來說,引致不適或傷害皮膚的是外風,身體外面的風。ABC常見的是吹風后皮膚癢,吹風后出風赧,吹風后皮膚紅或腫,長期受風的人,其皮膚多數蒼老得較快,較易起皺紋,較易長乾紋,較為粗糙都是因為長時間受風的侵害所致。
所以春天風多的季節,我們除了不要到當風的地方吹風外,也應以食療為身體祛風,以免內風為禍,到時內外夾擊,皮膚就會變得脆弱及變差了。治風必須夠肝,肝的功能調達,則內風自止。
濕邪為患
華南地區在春天多數是很潮濕的,濕雖然也是自然界的清氣之一,但加諸人體呢,往往就是百病之本,中醫很重視化濕的,因為濕邪為患,輕則精神不爽,身體倦怠,重則纏綿難癒,發為惡疾。很多人都十分重視皮膚保濕及補濕,濕潤而水分充足的皮膚是嬌嫩柔滑的,但身體一旦不懂得把「濕」只留在皮膚,而是留濕于人體內的話,不單止皮膚不美,人還會顯老,ABC明顯的就是皮膚鬆弛,面目浮腫,因為濕滯肌表,令人看上去皮膚不夠緊致,眉梢眼角之處會顯得下墜及浮腫,人看上去便老了或憔悴。為身體及時去濕及防濕,是保持皮膚堅挺細緻的ABC有效之道。
作者為注冊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