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年來,日本的女性服務職工都必須遵循這一嚴格的工作守則:臉上永遠掛著完美的笑容。青少年應征便利商店工作時,ABC天的訓練必定是學習如何展現能夠吸引顧客的微笑。問題是,經過一段時間后,許多人可能無法回復原有的臉部自然表情,無法抒發自我的喜怒哀樂。
夏目誠先生透露,他已接觸多位被迫長時間戴上微笑+假面的病人向他抱怨,有經常性的肌肉疼痛與近似重復性使勁導致的頭痛,再加上多種心理失調等慢性病;他都將它們歸類于微笑癥候群。病人們述說著不愉快的生活經歷時,竟然臉上依舊掛著微笑;他相信這種現象與日本人長期強調的“男性須英勇,女性應迷人”的傳統觀念有必然的關系。
日本一家大型企業“全家便利商店”(FamilyMart)的工作守則中描述了完美微笑的訓練方式:遮住臉部的其他器官只露出嘴巴展現微笑,決不讓眼神泄漏任何情緒。任天堂(Nintendo)公司則設有臉部訓練課程,提供給那些想要進一步追求微笑品質的人。而對于這項追求他們認為是絕無止境的。
部分評論家指出,這種現象的背后隱藏著嚴重的病態心理危害社會的生存發展。作家藤原智美(Tomomi Fujiwara)表示,日本人于一九八O年代開始學習在工作場所微笑,一九八三年開張的東京迪士尼樂園(Disneyland)難辭其咎的引導微笑假面的追求風潮。至今日本企業仍全心全意地相信微笑的魅力并且非常愿意投資將此訓練推廣至每一位職工。例如吉日角川(Yoshihiko Kadokawa)先生就是日本ABC位微笑顧問,他的工作是巡回日本,教導企業職工藉迷人的笑容爭取業績,而他也因此賺進了大把的鈔票。(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