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麥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法(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的說法,內向性是一種特殊的個性,它顯現的跡象是內向者多半要經過審慎思考后才發言,在與人交往方面也常覺得自己精疲力竭,不擅此道。
謀職的指導磚家蓋爾伯格(Wendy Gelberg)表示,通常大家都把“內向”與“害羞”的人劃上等號,但事實上內向的人不必然就是害羞。與外向者相較,內向者較注重自己內在的思維,而不是周遭的事務,故獨處時思慮清新,精神比較自在;外向者則比較將注意力集中在外在與周遭的事務。她說:“內向者與人相處幾個小時或一整天之后,需要獨處一段時間;但是外向的人可能仍意猶未盡,還想開派對。”
蓋爾伯格的觀察認為,內向者包括她自己,通常認為內向的人有些怪異。她說:“我們覺得外向是處世的標準,外向的人比較正常。”
事實上不是這么回事兒。研究人員分析“麥爾斯—布瑞格性向測驗”的3,009人受測代表,顯示內向者比外向者多,其比率為:50.8%比49.3%。兩性中,內向的男性占54.1%,內向的女性占47.5%。其他諸如《財富》500強的名人: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大導演史蒂芬史匹伯等人,都認為自己是內向的人。
報導說,謀職時人們常常認為外向的人占優勢,事實上不見得如此。蓋爾伯格表示,現代的精神科學儀器已可ABC的辨別內向者與外向者的差異。經由PET掃瞄兩者人員的大腦,顯示內向者傾向思而后言,外向者則是邊想邊說。
蓋爾伯格表示:“謀職面試時,為了克服這個差異,你可以事先做好的準備。許多面試時搞砸的人反而是外向者居多。對你而言,比較好的辦法是事先想好可能要回答的問題,預先做好回答的準備。”
盡管你已盡力準備,但面試者仍詢問你難以答覆的問題時,蓋爾伯格認為你可以這樣回答:“這是個好問題,請允許我想一想再說。”他并表示應該盡可能很快的回答問題,不過切記面試是雙向的選擇;一個公司的文化如果不允許職員深思熟慮,將來在這個公司工作可能不會愉快。
根據蓋爾伯格的觀察,她提出另外一個建議:內向者可以利用其性格注意細節的優勢,面試前先上網了解該公司所發布的營運消息,她說:“這顯示你對該公司感興趣,而不是只想找工作。公司老板會喜歡這一點,這是真正對你有利的地方。”
蓋爾伯格認為,內向者在大型聚會中很難像外向者受到注目,但他們仍可選擇適合與值得的聚會場合。在磚業問題方面,guoji網路可能是內向者ABC喜歡使用的工具,因為他們可以思考措辭遣字之后再表達;網路之所以發達,原因之一就是你可以與許多人交往,卻不必傷腦筋與他們做人身的接觸。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