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了解孩子的認知學習風格,讓孩子適性的學習,并且引導孩子學習各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就變成家長輔導孩子學習的重要課題。
當孩子不了解讀書方法時常常會以大量的時間讀書,但卻成效不佳。不了解學習方法的孩子會盲目、機械式地死背知識,當考題一成不變時稍能應付,面對理解應用的試題時就一籌莫展。
面對這種情形,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或許能提供家長一些建議。心理學家們認為人的記憶,分成感覺記憶、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它們互相聯系各司其職。
在學習時感覺記憶的工作是接收外界的訊息做短暫的儲存,接著訊息會被送到到短期記憶做統整處理,并以較佳的方式儲存在長期記憶中,等到有必要時再提取出來。
這就有點像圖書館圖書管理一般,圖書館買進新書時以其歸類方式“總論類 310 數學類 320 天文類 330 物理類340 化學類……”按照編號和意義進行歸類。當閱讀者要借書時,圖書館管理員就能迅速找到書。
所以學習是必須有組織、有意義的理解而非機械式的學習。機械式學習只是孤立的記憶,而無法結構連結,更不能納入自己的經驗之中,因此很快就會忘記。而有意義的學習是學習者主動的以舊有的經驗學習新知識,讓新知識產生意義。
所以一個有效的學習者必須主動的過濾不重要的資訊、了解重要的概念的意義、了解概念間的各種關系,進行有意義的組織、精簡為關系圖。且將這些內容以概念、數字、顏色進行歸類記憶,如此經過處理的知識就相當方便儲存到長期記憶之中,需要使用時也相當方便提取。◇(weiab.tuozhan.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