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相干的數字,有時也會成為兇器。
打比方說,政治家如果說出以下的言論會怎么樣?
“或許這座機場的使用率低,但是為了建設已經花費稿達八百億日圓,事到如今也不能說停就停。”
這位政治家或許只是單純想以“把建設落實于地方”的理由說服大眾,但是撇開這件事不談,可能有人會同意“既然已經花費八百億日圓,暫停確實很可惜”,而支持政治家的論調。
不過,請你仔細思考。
八百億日圓的確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然而這與“所以很可惜”并沒有任何直接的關系。如果繼續建設機場會導致更大的虧損,這就不只是浪不浪費的問題。
重要的是,今后會不會賺錢,而不是過去已投入的金額有多少。過去投入的金額為“沉沒成本”
(Sunk Cost),與繼續或中止毫無關系。現在虧損的八百億日圓,今后會縮小?或者更加擴大?這個才是判斷的基準。
這位政治家只是利用了“八百億日圓”這個龐大金額的沖擊力。
也就是說,沖擊力強但毫不相干的數字,是一項唾手可得的方便工具(兇器),能讓對數字不敏感的人思考陷入停頓。
禁忌的數字之三:沒有根據的數字
第三種禁忌的數字是沒有根據的數字。
意思是說,雖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根據,但是因為在呈現時用上了數字,聽起來好像真有那回事的數字。
我因為會計師職業的關系,常常有機會看到企業的營運計劃書,也常常碰到以下的案例。
〈營業額估計〉
二○○六年 十億日圓(實績)
二○○七年 二十億日圓(實績)
二○○八年 四十億日圓(預測)
二○○九年 八十億日圓(預測)
我:“二○○九年八十億日圓的營業額可以達成嗎?那可是今年(二○○七年)的四倍哦!”
社長:“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營業額都是呈倍數成長,所以應該沒有問題吧。”
我:“你們的業界市場規模只有二百億日圓,而目前的市場占有率是一成,你覺得兩年后有可能取得四成的市占率嗎?”
社長:“你說的沒錯。但我想,到時候市場規模或許也會成長為現在的四倍吧……”
我:(哼~這個人是在說夢話吧。)
誠如這位社長所言,如果依照以往的實績來做預測,營業額或許會呈倍數、再倍數地成長。可是實際的市場規模有其限度,如果市場本身沒有擴大,就沒有成長可言。
此外,為了擴大營業額的規模,往往必須擴編人員,但是人才的養成是否趕得上公司的成長,也是一個疑問。
像這樣,由單純思考所產生的預測,亦即毫無根據的數字,從旁觀者的角度看來很不真實、又極為幼稚。然而,令人深感意外的是,這種案例層出不窮。
如果只是在公司內部彼此交換著“如果業績能呈倍數成長,那就太好了”的想法,會讓人覺得很溫馨很可愛,可是這跟把預測數字列入公司營運計劃書正式發表,卻是兩碼子事。
我曾在《就算客人白吃白喝,也別請工讀生》一書中,說明“由于數字不會變化,因此可以使人產生信賴感”。也就是,一旦將事情數值化,人們會很容易單純地相信數字。
要是將預測數值公諸于世,就會有更多人相信。
這種毫無根據的數字,同樣也是禁忌的數字。@
摘 自 《數字不能教你的事——跳脫迷思的致勝策略》 先覺出版社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