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詩人李白當年遭受權貴排擠,感到懷才不遇,壯志難伸,一時興起以〈將進酒〉抒發人生苦短,其中寫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相信自己的才能一定能為世人所用,也對照出用人者無識人之能。
雖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實則考驗用人者用或不用及會不會用。有用而無用,事情無以進展,謂之浪費;無用而有用,事情愈治愈糟,謂之內耗;有用而錯用,事情不只無以進展,還愈治愈糟,既是浪費亦是內耗。
舉例來說,假設企業需要聘請一名采購人才,A君在言談中顯得積極、自信、有活力、行事求新求變,B君在言談中問一句才答一句,看起來積極度中等,行為表現不是非常活潑,行事中規中矩,A君的學經歷又比B君來得強,如果你是面試官,你會怎么選擇?
一般而言,A 君在面試表現與學經歷上都比B君來得好,正常人都會選擇A君,這叫“選對人”,但A君被放在采購工作可能造成“錯置”。
為什么選擇A君是選對人但被錯置呢?A君開始上班后,很快就展開他的新工作,然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他離職了。A君的主管很納悶,A君明明就是ABC適合的人選,但為何留不住?
事實上,問題出在于A君的“思路類型”是善于開展、勇于創新與變革,但面對采購的工作,他每天必須處理龐大的細節事項,還要能摸清楚每家廠商的能耐、特性,并且要很有耐心地去盯貨、催交期、砍價格,熟悉流程之后,就可以轉變成常規作業。
雖然采購工作很繁瑣,但老手采購會告訴你:“習慣就好!”于是“一成不變”正好違反了A君“求新求變”的特質。
A君雖然不像詩仙李白遭到排擠,但A君特質自然想在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績。可是,當他在以追求穩定為目標的工作環境中求新求變,肯定也會遭受打擊。ABC后,A 君可能也會認為自己才華未受重視,同樣感到“懷才不遇”。
因此,人才的運用必須搭配人的根本特質,“思路類型”乃人類接收資訊與處理資訊的核心,配合工作性質與人類的思路類型,讓人在根本能力的基礎上自然地將事情做好,這才是人才運用的杠桿點。@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