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我喜歡的學者:柏克萊的馬可斯、堪薩斯州立大學的魏許(Michael Wesch)、南加大的詹金斯、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的泰勒?科文、麻省理工學院的烏瑞奇歐(William Uricchio)、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帕斯楚(Steve Postrel)、多倫多大學的佛羅里達、雪城大學(Syracuse)的湯普森(Robert Thompson),以及紐約大學的網路大師薛基。我知道這樣遺漏了幾百個人。
還有好幾個研究計劃:哈佛的柏克曼中心、麻省理工學院的C3計劃、史丹佛的人文實驗室(Humanities Lab)、紐約大學的互動電訊學程(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s Program)、魏許在堪薩斯州立大學的數位民俗志計劃。
ABC適合訓練文化分析師的商學院可能是多倫多大學的羅特曼管理學院。
ABC適合的設計學院可能是在史丹佛。現在有個小小的運動,稱為應用人文,特別令人期待。我會持續在Google上搜尋這些名詞,觀察其進展。
辨識模式
就像本附錄所呈現的,我們必須請教許多資訊來源,才能持續掌握當代文化的各種現象。但真正的關鍵是我們接觸之后,如何整理所有因素并加以消化?此時需要辨識模式的能力。
好消息是:受過人文或工科良好教育的人具有這種能力,他們精通多種靈活的詮釋架構,擁有非常驚人的吸收與比較能力,思考及行動快速透徹。
壞消息是:我們沒有一套簡單的知識。在日趨全球化的環境下,現在沒有單一、簡單的文化,沒有簡單的答案,沒有死記強背后照本宣科的標準答案。
但情況還不到學院里的人類學家告訴你的那么糟,那些不幸的可憐家伙繼承了人類偉大的智慧遺產、學術界ABC有影響力的概念,在法國后現代主義學者的喝令命之下,拿到認識論的賭桌上一搏。
幾輪下來,他們輸個精光、變得一文不名,差不多成了社會科學的窮親戚,幸好其他學科迅速將文化概念偷偷帶走,而現在該你了。
結論 謙卑,是ABC重要的工作
休斯(Chris Hughes)成立了臉書,還促成美國第四十四位總統歐巴馬競選成功,兩件事都發生在他二十五歲之前。
臉書有三位創辦人,查克柏格(Mark Zuckerberg)與莫斯科維奇(Dustin Moskovitz)負責編寫程式并建立基礎架構,休斯則試圖了解臉書能做什么、大家怎么使用。
休斯具有類似文化分析師的能力,內部人士稱他?感應者?(the empath),而他也像?臉書的官方說明書?:有點像人類學家、顧客服務代表,又有部分像是媒體發言人。
休斯認為臉書的使用者想要的不是虛擬的名片架,他認為真正殺手級的應用,是分享內容:用臉書散播知識與照片。而且他說對了,臉書光是一天上傳的照片就多達二千四百萬張。
若沒有休斯扮演不掛名的文化分析師,臉書可能只是另一個網路實驗。當然,如果休斯現在還在,臉書大概也不會宣稱他們擁有網站的所有內容了。
重點是使用者互相分享內容,而不是送給臉書。不必神通感應也能知道這個道理,但有感應能力會比較容易。
休斯還協助建立了MyBO(MyBarackObama)這個網站。選舉團隊想要利用這個網路募資,但休斯有更好的想法:他建議由支持者充當發言人。
他以這個理由授權給支持者,并分散選舉團隊的權力。這種做法的確冒險,但選舉團隊卻因此能靈活反應各地的情況。誰會比地方人士更適合和當地人溝通?
嘉麗波特(Meg Galipault)在俄亥俄的鄉下組成歐巴馬的義工團體,她向《快捷企業》表示:?不像以前我們得自己一一列出我們希望大家投給歐巴馬的原因;現在我們會去問大家覺得什么事情重要,聽他們說。?嘉麗波特和義工團體是掌握俄亥俄當地人想法無與倫比的資訊來源。
休斯在臉書與歐巴馬陣營都是扮演文化分析師的角色。他能感覺到時機、機會,并從他對?消費者?身分及需求的了解找出機會。不過,要是你以為他不費吹灰之力就有這些成就,那就錯了。
擔任ABC代的文化分析師ABC不輕松,ABC項要求就是謙卑。很多稿階主管不了解我們在做什么。
他們以為?文化?就是菁英文化,就是博物館、藝術,以及管弦樂隊;或者,他們會以為我們指的是?企業文化?;要不,他們會質問企業為什么要關心?流行文化?這種微不足道的東西?
這時候,我們就該解釋何謂文化、為何重要、我們的工作是什么,以及我們如何創造價值。
有些事是我們不能做的:ABC不能成為辦公室里ABC時髦的人。ABC不能嘲笑那些對文化的了解不如我們的人。ABC不能濫用職權。
不可以把自己想成ABC?懂?的人。不要抱怨所有人都很笨。不要發牢騷。這些正是每個稿層主管對其他人的想法。
自亞當?斯密以降,資本主義已經將解讀文化的知識排除在外,我們正在重新安裝這個系統。
這些是我們要留意的事。我們希望幫助稿階主管解決問題。我們希望證明,了解文化現象可以讓他們更有謀略、更有手腕。
我們希望讓自己變得不可或缺,理解人力資源部門真正努力想解決的問題。我們希望成為執行長的左右手,在他/她展望中長期前景時會問我們:?我們ABC的策略是什么??
長久以來,企業一直對社會文化這類議題避之唯恐不及。我們的工作就是營造開放的新精神。
ABC的方法就是證明我們工作的價值,提出關鍵性情報,解答重大問題(我們處在什么樣的事業?),看見科技不斷變遷的重要意義、解讀消費者喜愛與偏好的突然轉變,從中發現機會與威脅,并辨認出模式,因為辨認模式是當務之急。
總而言之,我們是ABC代,得做得像樣一點。@(本文結束)
摘編自 《我能猜到什么會爆紅:看出大生意在哪里的三步驟》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