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冬季的寒冷時期,端給客人的飲料,首先會考慮到溫熱的東西,這是“常識”。但是,這是錯誤的。
假設這位客人是邀請前來擔任演講的講師,那該如何?
演講完之后,喉嚨應該非常干渴,一定會想要有一杯水潤潤喉嚨。
因此,這時候應該端上來的,不是溫熱的茶,而應該是冰涼的水。
若是端出溫熱的茶,會被認為“不夠機伶”。這樣的話,還不如不要端出來。
明白這段內容的重點是什么嗎?
重點不在于“今天天氣冷”的客觀現象,而是“剛結束演講”這個“對方現在所處的狀況”。
考慮是沒有規則的,依照當時的TPO(時間〈time〉、地點〈place〉、場合〈occasion〉),考慮對方的立場。
即便有過一次順利完成的經驗,也不可以就將它形式化的死記下來不求變通。
當然,即便考慮對方立場試著理解,也會有無法明白的時候。
這個時候該如何呢?
非常簡單,發問就對了。若是茶的話,可以詢問一句“冰的和熱的,哪一樣好呢”或是“要用咖啡或是茶?”進行確認即可。
若是以“通常都喝咖啡所以……”“因為今天很冷所以……”,這種簡單的判斷是很危險的。@
摘編自 《99%水蜜桃族沒發覺的工作規則》 商周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