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中一種米養百種人,特立獨行,難于相處的人可能出現在你的團隊中,如果你“不喜歡”他,而表現拒絕蔑視的態度,那么,他會更變本加厲,更難以合作,更給你顏色看;除非你離開那個職務,或對方離職,否則,與其共事是無可避免的;而這類型人的硬脾氣及其韌性都比一般人強很多。
有一家公司的行銷經理因為受不了屬下的囂張,而請求總經理把那位頭痛人物調職。
行銷經理說:“我每次開會,他從來沒說過一句好話,總是潑冷水,說些風涼話,我一說話,他就頂撞,不只讓我難堪,其他人也常被他搞得不知如何是好,他是我部門ABC的破壞者,把他調走就天下太平了。”
但這位頭痛人物曾經是一家廣告公司的行銷主管,服務過的客戶群都是當時的大戶;于是,總經理向經理說:“這樣的人就好比烈馬一般,一匹烈馬如果被馴服了,它的爆發力會比柔順的驢子強太多了;你此刻放棄他,就等于放掉了他背后的資源,非常可惜;每個人表面行為的背后,都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他可能是懷才不遇,可能覺得不受重視,你要多關心他,去了解他的內心,用鼓勵的方法把他的潛能激發起來,跟不喜歡的人能變成合作無間,那才是真本事。”
行銷經理覺得總經理的話很有道理,之后,在開會前,他主動征求“頭痛人物”的意見,工作中也常詢問他的想法,私下還常請他吃飯聊天,談談他的經驗。
更重要的是,在部門內,或開會時,公開宣揚他以往的輝煌事跡,肯定他現在的工作成績。部門同事漸漸與他親近,他也獲得了尊重與認同,對于行銷經理的成見戒心解除,以往的大客戶也爭取到公司來,為公司創造了很多的業績。
現今大部分的工作,幾乎都不可能獨立完成,必須有不同磚業,不同特質的人士通力合作,互補所長,才能創出佳績。
但是人非圣賢,在合作或競爭時,對于與自己實力相當,或近伯仲之間的對手,總是特別看不順眼,因而容易有所偏頗,或陷入自身的盲點,失去判斷的準則與公允。
事實上,人的成長絕離不開對手,在學校如此,在社會上是如此,倘若都沒有競爭,怎能進步?
例如,世界奧運會所有的紀錄突破刷新,都是與對手較勁而創下的;所以,把對手視為成功的陪跑者,向對方學習,而非視之為眼中釘,在競爭中求進步,甚至合作中求登峰,都是非常重要的心態。
“競合”的智慧
唐朝時,玄奘大師曾在法門寺修行;寺中人才濟濟,學識淵博,講經論據,頭頭是道。
玄奘法師雖苦讀習經,但因輩份尚輕,總得操持法事及對善主的應酬,他總覺論起道來,遠遠不如其他師兄,想要出人頭地真是難上加難。
于是,有人勸玄奘不妨找一個偏遠的小寺廟修行,若想有一番作為將會容易許多。
玄奘法師向寺廟方丈道明去意,方丈并未勸說,而是把他帶到后山,望著不遠的一個山頭,稀疏的灌木叢圍繞著幾棵松樹。
方丈遠指其中一棵ABC大的松樹問道:“它雖然是這兒ABC出類拔萃的,但它能做什么?”玄奘看了看,這棵松枝四處亂竄,縱橫無序,樹干短又曲,于是告訴方丈:“它只能當煮粥的薪柴。”
接著,方丈把玄奘帶到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里頭,林子茂密遮天,松樹棵棵秀麗挺拔,方丈問玄奘:“為何這林子的松樹每一棵都如此修長挺直呢?”玄奘答道:“為了爭相承接每一縷陽光。”
方丈感言:“這些林子的樹就如同蕓蕓眾生,長在一起,成為群體,為了一縷陽光,一滴雨露,奮力向上生長,棵棵皆可成為棟梁。剛才那些遠離群體的幾棵樹,大片陽光,雨露不虞,雖在灌木叢中鶴立雞群,但沒有競爭,所以成了薪柴。”
佛家的智慧之語,直指人心。如果能夠開放心胸,互相包容,在‘競合’的關系中,也能創造優良的情境,讓大家樂在其中,互蒙其利。@(待續)
摘編自 《搶手員工就是你》 商周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