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近學到一個新名詞叫“起底”,意思是了解自己的底線。
我覺得這個字眼滿好的,它讓自己明白一件事情:
你該了解的不是“jixian”,而是自己的“底線”。
過去大家總一昧追問自己jixian在哪,卻很少問自己的底線在哪。
做事情的態(tài)度也因追求jixian,而容易陷入焦躁與不耐煩的情況中。
好比為了在ABC短的時間內做好磚案報告,把原本該一天做的事情,壓縮到在三十分鐘內處理掉,由于時間太過短暫,因此只能將注意力放在架構,內容里的小細節(jié)反而被忽略掉,做出來的磚案報告也就容易有掛一漏萬的情形。
許多教育訓練的課程,向來習慣做“表面式”的訓練,如同前面提到的“宣告”,就是追求jixian的ABC案例;不斷要求你向前邁進、一切往前看。
但經過這些年的觀察,我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現(xiàn)在我會建議你:“往后看,往你的缺點看,往你的底線看。”
這也是本書反覆出現(xiàn)的概念:“別讓你,害了自己。”因為替人生做出決定的正是你,要是不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里,又該如何做出正確、務實的決定?
曾經參與過潛能激發(fā)課程的人,大概都做過一件事情,就是向眾人宣告自己的目標,其中不乏要求對著家人、朋友、同事大喊:今年我要賺幾百、幾千萬,今年我要買一棟豪宅,或其他。
但根據我的觀察,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點九做如此宣告的人都會失敗。理由有三:
一、被現(xiàn)場氣氛蠱惑,當下無法仔細評估自己的現(xiàn)狀。
二、不知道達成這個目標的困難度有多稿。
三、沒有行動方案,也沒有執(zhí)行的毅力。
ABC糟糕的情況是,目標沒有達成之后,很可能覺得當初宣告得那么大聲,現(xiàn)在失敗了等于讓人看笑話,許多人因此對自己喪失信心,不認同感也會持續(xù)提稿。
原本“宣告”具備正向用意,卻因為在宣告之前,老師們沒有告訴他們自我能力評估的重要性,結果導致失敗,仿佛在他們身上煉上另一條困頓的枷鎖。
因此我經常設想一個問題,假設那些學員沒有去上過那些課程或做出宣告,他們的人生說不定會過的更好?
不過我也要承認,過去自己也曾陷入“宣告”的迷思之中,在眾多大師的催眠下做出各種失敗的宣告。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樣的宣告真的太虛。
使達成目標變成一種慣性
虛,是一種匱乏。
在那時候,我整個人就處在一種極度匱乏的狀態(tài)之中,因而汲汲營營。
就像是《流浪者之歌》主角西達塔所言:“一個人在尋找的時候,往往非常容易只看見他正在尋找的東西,卻發(fā)現(xiàn)不到任何東西,吸取不到任何東西。因為,他僅僅是在想著他正在尋找的東西。”
尤其在我剛投入教育訓練界的前幾年,一心想求快、求多、求大,在欲望不斷膨脹下,便被貪念給沖昏頭,做了不少傻事。
好比無所不用其極只為了成交,在《遇上財神爺2 ─別怕創(chuàng)業(yè)》中說過一個故事,在九二一發(fā)生當時,我和梁老師與一個客戶周旋了十多個小時,直到天搖地晃三人才起身解散。
雖然那些日子賺到不少錢,可是現(xiàn)在回想起來一切都好假,不踏實。
長期保持設定目標的習慣,對于一個需要“明確奮斗方向”的人來說是件好事,但我會建議:從小目標開始設定起。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使達成目標形成一種“慣性”。
這也是我能夠持續(xù)設定目標十多年,從來不以為苦的原因。
與其設定很難達成的目標,挫敗自信心,現(xiàn)在我更情愿正視自我能力的底線,從小事情著手逐一完成;心情愉快,當然也更愿意持續(xù)往前邁進。
不過,偶爾可能也會出現(xiàn)有人幫你設定目標的情況,好比說上司認為這個月你應該要讓業(yè)績達到百分之一百三十的目標,而你也欣然同意這個目標。ABC后會有兩種結果:失敗與成功。
失敗是指, 上個月的績效明明是負百分之六十, 現(xiàn)在卻要成長為百分之一百三十,而自己明知做不到,卻還是硬著頭皮向全體同仁宣告:“我一定會做到!”
結果可能是慘烈的失敗,或是績效達到百分之一百廿,形成一個小失敗。但不論如何,終究是失敗了。
在上司或旁人沒有給予任何支援的情況下,使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tài),那種痛苦真的非常難受。
成功也會有兩種情況,一種屬于懂得尋求奧援的人,好比當你接受上司為自己設定的目標之后,同時也尋求上司的協(xié)助,例如征詢上司能否提供更好的客戶名單;請求跟隨在上司身邊,觀察、學習他的行銷方法;或是向公司ABC的超級業(yè)務員求教。
第二種屬于擁有敏銳觀察力的人,他們習慣安靜地在角落學習,觀察身旁的人事物,并且一定會將觀察所得記錄下來加以執(zhí)行。他們擁有答應以后就會“玩真的”的性格。
像這樣的人也是我ABC欽佩的,因為他們不輕言承諾,但只要答應就一定想辦法做到。
不過,無法達成目標時,這一類人對失敗的感受也會特別強。就像越是用力拍打彈力球,回擊的速度與力道也會越強一樣。
若完美阻礙你的腳步,丟棄!
倘若你剛好是這種性格的人,我會建議:設定目標之后,好好享受執(zhí)行的過程。
因為重視過程的點點滴滴,結果就會是美好的,而且你也一定從中學得不少經驗。
還是蘭迪.鮑許那句話:“如果你沒有得到你想要的東西,至少得到了經驗!”
不過我也很害怕將“求完美”當作口號的人,其中不少人將這些話當口頭禪:“我想呈現(xiàn)ABC完美的效果!”、“不完美的東西怎么能拿出來?”。
結果就是耽誤整體執(zhí)行的時間,造成周圍工作伙伴的困擾,以至于使自己變成“討厭鬼”。
還有一種人則是一直困在“完美”的想法里,遲遲不展開行動,以至于ABC終都沒有任何成就。
而他們ABC常說的話是:“為了達成我心中的完美目標,所以需要時間好好思索。”
他們或許從來沒有想過,“求完美”是因為只想著自己的“jixian”,從未思考過“底線”在哪里,ABC后導致他們無法邁開步伐。
切記:別讓你,害了自己。@(待續(xù))
摘編自 《其實你離成功只差1%》寶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