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我替一群稿階行政主管上了一課。看來公司方面是希望他們對于領導、團隊合作、成功動機之類的概念,能有深一層的領悟。
我跟他們打了好一會兒的交道,這才從他們的討論里面發現:每個“對手”都擺出一副永不妥協的姿態,所以呢,對話并不是在尋求解決的契機,反倒像是獨白,淪為各說各話,無助于了解對方的立場。
ABC后,辯論的氣氛變得十分熾熱,參與者個個態度強硬,對于別人的建議,置若罔聞。
我冷眼旁觀,看他們有沒有辦法化解沖突,獲致結論,只可惜,事與愿違,大家越吵越激烈,情緒遠超理性,對立的距離,因而拉得更遠了。
聽好,我說,讓我告訴你們一個故事,讓你們明白誰對、誰錯。這個秘方很有用,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喜歡“擊敗”我們的對手──特別是有朋友在場加油的時候。
◎掃煙囪的工人
工作就要結束了,夜晚,即將翩然降臨。猶太會堂里,一個拉比(rabbi,譯注:猶太教長老)坐在椅子上,獨自祈禱。
這個拉比是如此的虔誠,渾然不覺有個年輕人默默的走進會堂,朝著他的方向走來。
這年輕人頂多十六七歲吧。他在拉比身邊坐了下來,輕手輕腳,生怕驚擾了他。
過了好幾分鐘,這年輕人發現,拉比禱告出了神,所以,他只好挨近拉比身邊。
“拉比,對不起,晚安。”
拉比有些驚訝,抬起頭,拿掉眼鏡,回答道:
“下午好,孩子,有什么我幫得上忙的地方嗎?”
“就是想跟您聊聊,一下子就好,不知道您有沒有時間?會不會打擾您?”
這年輕人態度謙和,語氣中難免有些這個年紀的急切,看來,他在尋覓一個簡單、直接的答案。
“你說吧,”拉比說,“我的時間屬于需要它的人。”
“拉比,”那年輕人的聲音變得嚴肅、正經起來。“我來您這里是因為我想變成猶太人。”
年輕人話還沒講完,拉比就打岔了:
“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請你先告訴我你為什么想要變成猶太人呢?到底是什么事情,讓你拿定了這么重要的主意?”
“這倒簡單,拉比。因為我認識的猶太人都很有錢,我也想變有錢啊,所以我研究了半天,就想請您教導我《塔木德》(Talmud,譯注:猶太教ABC重要的文獻集),這么一來,我或許可以找到致富的方法,讓我的日子好過些。”
拉比揉了揉眼睛,換個比較舒服的坐姿,拍了拍身邊的座位,示意年輕人坐過來。看來,要勸導這個年輕人,著實得費一番唇舌。
“聽好,孩子,請你聽好:要不要改宗做個猶太人,不能這么思考。猶太是一種宗教、一種生活的哲學、一番超越我們今生、邁向未來的道理。”
年輕人好像早就知道拉比不會理解他真正的想法,屁股動來動去,很不耐煩,顯然是并不欣賞拉比的長篇大論。
“拉比,如果您不打算教導我《塔木德》,拒絕讓我改宗當猶太人,那也沒關系。”
他有些傲慢的說,“我相信別的會堂,會有別的拉比,能夠體諒我的苦衷。”
年輕人一邊說,一邊伸出手來與拉比相握,權充告別。
“謝謝您,拉比。再見。”
年輕人朝門口走去,拉比的目光緊盯著他,心里想著這個年輕人即將犯下的錯誤。這孩子錯得厲害,如果這么一意孤行下去,他會因此賠上他的一輩子。
“請等一等,”就在那年輕人正要開門走人之際,拉比叫道,“你得同意我的條件。”
年輕人腳跟滴溜溜的一轉,三步并兩步走回拉比的身邊。待他坐定之后,拉比說了:
“我實在不想見到你就這么離開。我經常跟別人說,我在這里就是來幫忙的,沒幫上你的忙,總是過意不去……”他頓了好長的一段時間,“我想我們倆應該可以達成某種協議吧?”
“怎樣的協議?”
“這樣的協議。”拉比解釋說,“我呢,要問你四個問題。我可以保證這四個問題,都不是什么很艱深的技術問題,也不需要在概念上多做講究。ABC不會難到你無從答起。簡單來說:不用事前準備,因為真的太容易了。”
拉比把條件解釋得很清楚,這年輕人也露出很有興味的神情,閃出躍躍欲試的光芒。
“我會提出四個問題,只要你能答對一題,”拉比說,轉過臉來,正對年輕人的眼睛,“我就答應教你《塔木德》。但是,萬一你一題都沒答對,那么,只好請你放棄當猶太人的心愿了。”@(待續)
摘編自 《學習就這8件事:觀點、創意、寬容、善良、改變、學習、合作、領導這八件事,學通學透一輩子受用無窮!》 臉譜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