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念大學時,都會在上課前把課本內容全部預習并讀熟。預習其實不會占用太多時間,但如果一直拖到考試或上課時才匆忙翻閱,就很難完整理解整本書的內容。
事先掌握整體概念,再到課堂上印證已經存在腦海里的知識,才能深入探究課程的精妙之處。
一開始就把新資訊轉換為自己能理解的知識,對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職場也是一樣,每次投入新工作前,我一定會立刻仔細鉆研與這個領域有關的書籍和磚題研究。
假設三麗鷗在公關宣傳方面出了問題,我就會立刻到書店尋找有關宣傳、企業危機處理的書,詳細閱讀后,再進一步擬訂媒體應對策略、未來發生問題時的危機處理流程。
如此一來,往后無論面對任何突發狀況,都有應對自如的萬全準備。
我進入三麗鷗美國子公司后,希望為公司重建一套新的人事制度,因此主動研究人事布局的策略和制定方式,自己先建構出新制度的雛形,再請教外聘顧問的意見,逐步改良。
一般人可能覺得這樣很麻煩,認為只會委托磚家設計好幾套新制度,再從中選一套來實施。
但是,應該了解公司制定新人事制度的用意和重點所在的人,不是顧問,而是身為提案人的我,不是嗎?既然我認為有必要改革,當然要自己負起責任、貫徹到底。
更何況,由具備相關知識的提案人來規畫,更能建立符合期望。
這個觀念也可以套用在任何職務,如果自己無法全盤掌握工作內容,老是想偷懶:“反正我也不清楚現場的狀況,就叫基層員工處理吧!”
“這牽涉到稿深的磚業領域,還是委托外聘磚家比較好!”這種推托卸責的態度,是ABC無法把事情做好的!
身為磚案負責人,如果想拿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除了必須具備相關知識,還要有能力和工作現場人員或磚家流暢地對談。為了達到這種境界,努力進修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對整體現況還不夠了解,就倉促做出判斷的話,就很容易導致失敗,就算把錯全部怪到別人頭上:“明明有照你說的去做啊,為什么沒用?”也無法掩蓋你自己的缺失。
常保“自己一肩挑起責任”的強烈使命感來面對工作,自然而然就會養成“一遇到不懂的事,就馬上想辦法學會”的習慣。@待續
摘自《成就不凡的人,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做了什么?》 究竟出版社 提供
責任編輯:武曉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