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世代代的非洲人嗜食野味,作為吸取蛋白質的方法;在天氣炎熱,衛生環境惡劣,充斥著腐臭味道的市場上,都可以買到新鮮或曬乾的老鼠、蝙蝠、猴子、甚至長頸鹿肉。
近日爆發的伊波拉病毒于1976年在非洲出現,到今年已是第二十五次爆發,但也是ABC嚴重的一次。世界衛生組織(WHO)25/8公布,全球伊波拉確診病例達二千六百一十五人,其中一千四百二十七人死亡。五天內,患者激增三百七十五人,當中有一百九十八人喪生。非洲的患者通過接觸受感染動物的血液、分泌物、內臟或其他體液而受到感染;野生動物如果蝠、猩猩、猴子、羚羊或豪豬等,都懷疑就是病毒的宿主。
伊波拉病毒的潛伏期是二十一日,由病發至死亡只需七到十四日。初時患者會發稿燒、極度疲倦、嚴重疼痛,例如頭痛、肌肉痛、關節痛、腹痛、喉痛;隨后會出現嘔吐、腹瀉、內出血和外出血,如皮疹、眼睛變紅、大小便出血。進而是多個器官衰竭。
除了遠在非洲的伊波拉病毒外,還有禽流感等,都是香港人所擔心的疫癥。這些病毒,來源也是動物;對于家畜或家禽,除了在飼料內加入抗生素外,基因改造漸漸變為防疫的工具。但對于野味,其內臟、血液及肌肉中是否含有病毒、寄生蟲,則無法檢疫;除了在獵殺、運輸、銷售的過程中,野生動物所攜帶的病原會傳播擴散外,在烹調的過程或食用時,稍有問題的話,人類都可以被感染。
固本培元防病毒
在古時,中醫學對傳染病學已有很深入的研究,發展了溫病學。
不論是伊波拉病毒、禽流感,病的源頭也是禽畜,同樣是發病急,傳變快,癥狀嚴重,傳染性強;中醫認為,熱毒疫邪,配合當時的氣候、地域及環境衞生誘發而成,屬于中醫學中的疫病範疇。
中醫的基本理論是強調以固本培「元」去「治未病」;只有「元氣」足,才能提稿抗病能力,預防突然而來的病毒侵襲。病從口入,所以要好好照顧脾胃,才可增加元氣。脾胃有四忌,忌生冷,忌油膩,忌不通,忌無常;香港人識飲識食,喜歡應酬、嗜食魚生冷飲、煎炸肥膩,容易傷及脾胃。由于飲食不節,或生活繁忙,大便習慣不佳,形成便秘或溏爛;大便的形態可以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不論是伊波拉、霍亂、虐疾等,患者的排便都會出現異常。而所謂忌無常,就是不要食無定時,饑一餐后,暴食一頓,甚至是食一些不適宜進食的動植物。
伊波拉只是一個警號
前人的生活體驗和對大自然的觀察及愛護,發展了食物鏈的理論,也將動物及植物分類,歸納為不適宜食用的及可以食用的,再用人工飼養作為家畜、家禽,用種子培植成農作物。
野味的存在,基于人類的好奇心,或認為野味特別滋補,對身體的補益比飼養的大。捕殺野生動物,品嘗奇珍異獸的同時,人類又不斷製造工業廢物,導致空氣、水源,周遭環境污染,令許多野生動物受害,影響生態;有害物質通過食物鏈的作用進入動物體內而累積增加,有些會死亡,而生存下來的就會變種,不良的因子會隨著下一代傳播下去,當人類津津有味的大吃大喝時,就是自食其果的時候。
中醫主張天人合一,人同宇宙是一個整體;人類及大自然的每一種生物在整個宇宙系統中各自擔當重要的角色,彼此間互相依賴,形成一個完善而協調的生態系統。忌無常!如果人類繼續不愛護環境,不珍惜大自然,不尊重生命意義的話,大自然會繼續對我們作出無情的報復--伊波拉只是一個警號!
作者為注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