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在溝通時,沒有把具體的事情說清楚,所以容易引起誤會。
比如孩子拿了同學的橡皮擦沒有還,如果直接說他是小偷,就容易引起爭執;如果具體的問:“上星期五上自然課,你拿瑋瑋的橡皮擦,現在還了沒有?瑋瑋說你還沒有還他。”孩子就會趕快找一找鉛筆盒,再還給同學橡皮擦。
又如孩子從學校拿回一張學習單,并且說老師說可以寫也可以不寫,這到底是要寫還是不寫?家長不清楚老師的想法,就可以請教老師。說清楚想法:“老師,今天孩子從學校帶回一張學習單。孩子說您說可以寫可以不寫。到底要寫還是不寫呢?”具體說清楚,讓老師直接了解你說的內容。
我家先生有一次太沖動,在連絡簿上直接寫:“作業發下來就是要寫,怎么可以寫也可以不寫?那發下這張學習單有什么意義?老師應該要教學生學習如何完成這張學習單,不然就不要發下來。”結果老師不太舒服,問我:“請問爸爸對于班上的作業有什么建議嗎?”我不知道家中老公寫了這么一段話,著實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老師說:“昨天爸爸寫聯絡簿,給我一些建議。”我趕快看一下:唉呀!這一定有誤會,所以問了一下那是什么學習單,老師的想法是什么,并且跟老師說明先生的想法,再回去跟先生說明實際狀況,兩方都知道對方的想法,沒有誤會,也就沒有問題了。
具體說清楚,會使傾聽的人容易了解
● 不要含糊其詞:“嗯...上次老師您說的話,我不太了解...”老師每天說很多話,他可能已經忘了曾經說過什么了。
● 不要太情緒化:“老師你是什么意思!作業怎么這樣出!”老師需要知道你覺得哪份作業有困難,他也好調整,別這么氣嘛!
● 不要心里想的跟嘴中說的不一樣:“老師,您真年輕,孩子都好喜歡你啊!”雖然嘴里這么說,但心里卻想:“改作業都沒看到學生的錯字,老師太年輕了!”老師沒有透視眼,無法知道你心里的想法,改作業難免會漏看,家長提出來,老師會更注意。
書內頁插圖/ 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溝通會讓彼此更了解,為了要讓傾聽的人了解,說者一定要具體說清楚喔!
摘自:《跟老師快樂溝通》 新手父母出版社提供@
(http://www.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