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電子游戲經常有一些恐怖甚至令人毛骨悚然的畫面。這將對社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呢?
心理學家克雷格﹒安德森(Craig Anderson)在研究青少年玩一些充滿暴力鏡頭的電子游戲后,他得出結論,認為這會在青少年內心埋下暴力傾向或攻擊行為的種子。
安德森是愛荷華州立大學(Iowa State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根據他及其他一些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玩電子游戲會讓人增加攻擊性的思想和行為。
1999年4月20日,美國哥倫拜稿中(Columbine High School)的兩名學生持槍闖入校園,在校園內瘋狂開槍,殺死12名學生和1名教師后畏罪自殺。這之后的6個月內美國校園又發生多起16歲以下少年槍擊屠殺事件,一時間校園暴力問題震驚了全美國,成為大眾的話題焦點。
安德森指出,從哥倫拜稿中校園屠殺事件的情形來看,兇手無疑是一些電子游戲迷。這樣下去,充滿血腥暴力的電子游戲很可能是個壞兆頭。
一些家長組織和社會決策者也贊同這一點,認為電子游戲的暴力可能會引申出現實生活中的悲劇,這一點已經被多次的科學實驗所證實。
雖然還有人持不同觀點,但社會的決策者們已經采取行動著手處理這些問題——因為每一個新的暴力電子游戲問世都在給社會帶來威脅。比如在5月份,華盛頓州開始實施一項法律,禁止向17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出售很逼真的暴力電子游戲。
(參考資料:Video violence: Playing with fire? Nature 424, 367 368 News Feature)
──轉自臺灣銘潤拓展訓練時報
(http://www.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