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導這項研究的心理學家卡佛(Leslie Carver)表示,該研究著重在大人與小孩的互動如何影響小孩的行為。研究結果表明,小孩會被大人的行為所影響,所以大人應該小心自己的行為。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邀請186名3歲至7歲的兒童到實驗室。其中一半人被告知,隔壁房間有糖果,等他們到了隔壁房間后才發(fā)現(xiàn)沒有糖果,此時研究人員坦承說,這是誘使他們到這個房間的一種策略。而另一半人只被告知隔壁房間有游戲可玩,研究人員沒有對他們謊稱隔壁房間有糖果。
在接下來的游戲中,所有兒童被要求根據(jù)他們聽到的卡通人物的聲音,猜測那是哪個卡通人物。在進行了幾個回合之后,房間里傳來貝多芬的《給愛麗絲》(Fur Elise)音樂片段,這并沒有對應的卡通人物。此時研究人員假裝講電話走出房間,讓這些孩子有機會偷看布簾后面究竟是什么卡通人物,但他們不知道房間內裝有攝影機正在監(jiān)視他們的一舉一動。
在90秒之后,研究人員回到房間內,并明確地問孩子們有沒有偷看。結果發(fā)現(xiàn),在一開始聽到糖果謊言的5歲至7歲兒童中,80%偷看了卡通人物,而且其中幾乎有90%隨后謊稱沒有偷看。
而在一開始沒有聽到糖果謊言的5歲至7歲兒童中,約60%偷看了卡通人物,而且其中約有60%隨后謊稱沒有偷看。
至于5歲以下的小孩,這兩組的差異并不顯著。
研究人員相信,這些說謊的小孩可能只是單純地模仿了大人的行為。
研究報告說:“父母的(說謊)行為顯示,他們不相信他們說的謊話會影響孩子自身的誠實與否,但這項研究對這種想法提出了質疑。”
(責任編輯:畢儒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