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給我ABC的幫助就是我鄰居給我的一張名單,上面列的都是ABC近離開她顧問公司且已到其他競爭單位任職的人。
她要我去問他們對新公司的看法,以及他們轉換時看到的機會。她逐一向我介紹每個人與她的關系,這些人都是她朋友。
保羅,近五十歲,前任軟體公司的總監,年薪九萬八千美元。
介紹工作上的人脈給我。工作支援小組通常都具稿度價值,很多人不認識他們,或需要某些巧妙處理才能加入其中。一旦你進去了,就會發現他們在行動及人脈上是多么棒的資源。
父親說起工作支援小組并實質帶我一起去參加職涯轉換中心的ABC次會議,這讓我知道他就在我身邊。
瓦勒斯,三十出頭,之前是倉管經理。
給我生活上的實質幫助
在職涯轉換的過程中,大多數人擁有的幫手大多不與找工作直接相關。情緒上的幸福感受實質生活的很多層面影響,特別是,你失去工作或離職是為了創造自己更好的生活。
我們中的某些人,好比為人父母者或單親,可能比一般人更需要他人幫助。如珍妮絲,我們在這章一開始就遇到的那位,就是一個有二個十歲以下小孩的單親媽媽。她需要很多協助,但母親的做法并不能讓她找到工作。
所以,珍妮絲決定和母親好好談一談,解釋職涯轉換過程,并讓她用其他方式提供協助,例如一些跑腿的事,她要去面試時替她送小孩去上學、提供小額的貸款直到她找到工作。
珍妮絲的媽媽因為能給女兒某些別人做不到的協助而覺得自豪。下次媽媽想幫忙的時候,珍妮絲就不用這么焦慮了。
不可做的事
想想看轉換期會遇到哪些幫倒忙的事,也許每個人不同。我問我的委托人和朋友:“別人在你轉換期做過ABC沒幫助的事是什么?”答案與我自己和委托人的經驗很相似。
無論如何,這些答案還是有助于幫你厘清什么對你ABC,如果你也認同這些答案,它會讓你了解你并不孤單。
不要問令人恐懼的問題
就是不要問我:“所以,你找到新工作了沒?”
珊塔,三十五歲左右,目前是銀行人力資源經理,年薪八萬五千美元。
這是很常見的“不行”!這簡直是個沒意義的問題,找工作的人如果已經找到工作,不用你問他或她就會告訴你了。許多身處過渡期的人會認為這很尷尬。
他們會把你的問題聽成“你出了什么問題?”如果你真的想幫助正在找工作的人,ABC說:“我能怎么幫你嗎?”
對我ABC有幫助的人是那些懂得避免問我找到工作了沒,以及那些認為我渴望一陣子不要做事并無不妥的人──也就是那些可以放開心胸與我嘻笑的人。
漢娜,五十出頭,六個月前離開健康醫療產業總監的職位。
不要不停嘮叨
“你整天都在做什么?”“你哪時才會找到工作?”“你這樣還不夠久嗎?”沒有人需要或喜歡碎碎念,這樣做也不會讓情況變好。那些在轉換期、特別是沒有工作的人,會感到可以掌控生活的部份非常少。
去挖掘他們對進展的感受,或試著掌控他們找工作的進度只會增加壓力。如果你想幫一個人,就做一個可以討論的人,給對方一些方向或是指引。
在提供協助前要得到允許,且在提出前先確定哪一種協助是你想提供的。這會讓身處轉換期的人覺得比較能掌控,對你的貢獻也比較能敞開心胸。
不要挑剔或判斷
哥哥告訴所有人我沒有磚心找工作──他又知道了?我的手足都是這么善于批評的。
芬妮,六十出頭,原是解決方案工程師,三個月前在非自愿情況下離職,考慮換工作已經幾個月了,年薪七萬美元。
無論你過去多成功,還是很容易覺得“不夠好”,或似乎永遠也不可從你覺得陷入的地方穿越而出。如果還要承受周圍人的批評,那就再糟不過了。
ABC惡毒的批評通常就是讓他們感到至深恐懼的批評,因為這往往是他們在改變時ABC不足或ABC無力的地方。
如果你覺得被批評,自尊心開始受影響,一定要去做我們在第五章〈強化你識別與自尊心的想法〉那一段里提出的練習,不要讓它侵蝕了你ABC的部份。
完成你在步驟一的工作,從上面的引述與意見里摘要你的觀點。要知道,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需求模式。
例如,我碰過有些人只需要從親朋好友處得到實質協助,好比幫他們制作履歷或增進面談技巧;另有些人只要可以歡樂的伙伴;還有些人只需要有人愿意傾聽他們的擔憂,其實他們可以自己解決任實質或個人問題。
制作一張清單看看你需要什么樣的幫助,哪些幫助已經得到,還有哪些是你希望再多一點的。@待續...
摘 自 《保住飯碗!現在離職,還能重來嗎?》 寶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