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逃稅之外,其他知性的探索至今已無利可圖。──凱因斯
經(jīng)紀人索取的費用、以及其他因交易而發(fā)生的費用,還是能帶來好處的──可作為過度交易的煞車裝置,鼓勵股市玩家買賣之前三思,以免損失更多。
資本利得稅是對賣出資產(chǎn)(包括股票)得到的利潤課稅,其實各種的資本利得稅,都不是對資本收益課的稅,而是交易稅。
投資者手上的股票股價上漲,只代表他的收入名義上將有稅務負擔──但要到了證券賣出后,稅務負擔才會實現(xiàn)。
買進并持有的投資者,有時候會得到長期資本利得的優(yōu)惠──投資股票持有超過一年,則稅率可能降低。
除了稅率明確降低外,復利的力量還能延緩稅務負擔,對投資者資產(chǎn)組合的稅后價值也有好處。
而活躍的股市玩家,每年轉換投資組合,造成每年的稅務負擔。反之,買入并持有的投資者,只會理論上有稅務負擔(因為沒有賣出),因此仍然可以讓他的“稅前”獲利為他賺錢,這就等于得到國稅局的免息貸款。
在復利的指數(shù)效應下,如果其他條件不變,買入并持有的投資者將得到較稿的稅后利潤。
巴菲特和查爾斯.孟格二人猛烈批評,過度市場活動形同“自殘傷害”。巴菲特勸告,“過于活躍的股市,有如偷走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扒手”。
查爾斯.孟格則推崇可以減少“磨擦成本”(frictional costs,因執(zhí)行一項交易而產(chǎn)生的所有成本)的策略:“做了幾筆大投資,然后坐下等待,這樣的益處不可小覷:你付給經(jīng)紀人的錢比較少,聽到的廢話比較少。要是賺得了錢,政府的稅務制度每年還會給你額外百分之一到三的復利。”
巴菲特給波克夏股東的一封信中寫道:“對于投資者而言,進出作愈多,利潤愈少。”
買進與持有
我相信投資要成功,取決于幾項因素,其一為︰無論如何,都要在數(shù)年間緊守大量的單位。──凱因斯對國王學院產(chǎn)業(yè)管理委員會所言,一九三八年五月八日
投機成功會帶來短暫但強烈的滿足感,這點凱因斯比大部分人更了解。他在《一般理論》書中,抱著從財富偷獵者變?yōu)樨敻豢词厝撕蟮膬染危赋觥叭诵韵矚g速成,而一般人會以很稿的貼現(xiàn)率把遠期收益變現(xiàn)”。
今日的行為財務學稱這種特殊心理狀態(tài)為“雙曲貼現(xiàn)”(hyperbolic discounting,人在小盈利比大盈利來得快的情況下,會偏好小盈利;在大小盈利都要比較久以后才實現(xiàn)、且實現(xiàn)時間相近,人們又會傾向偏好大盈利。
人對于兩種選擇項的偏好隨時間改變而產(chǎn)生變化,發(fā)生偏好互換,這種情形稱為雙曲貼現(xiàn)),凱因斯投資生涯后期耀眼的股市成功,便是以《一般理論》為基礎。
買進并持有的策略,需了解被低估股票的潛力,而這種“穩(wěn)健”也能使投資者不致于付出多余的交易費用,以免資本受侵蝕。
在《一般理論》一書中,凱因斯指出,用一些手段來迫使股市參與者采取長期觀點,可以治好他們短視近利和過度活躍的不安癥狀。
他思考道,“對所有交易實施稿額的交易稅,可能減輕過熱的企業(yè)投機行為。”巴菲特后來采用了凱因斯的觀念,主張交易稅只該向持有期短于一年的股票收益征收。
二○○六年年底,波克夏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股價群雄,打破了每股十萬美元的關卡。
巴菲特為了減低波克夏股票的流動性,進而降低其股票可能遭受的投機壓力,因此拒絕分割波克夏股票。
凱因斯思考長期投資對股市的益處,認為“迫使一樁投資的買進變得長久、不變,如同婚姻一樣,除了重大問題之外至死不渝,這或許是我們當今惡行的補救之道。如此便能敦促投資者轉而思考長期展望,不想其他的事。”
至少對凱因斯,婚姻的比喻十分恰當。他從前是金融浪子,涉入外匯交易與商品市場的一夜情;后來卻變穩(wěn)重,對他選擇的股市“ABC愛的組合”保持忠誠。
巴菲特討論投資策略時,也取婚姻來形容,稱他的股市投資門徑是“以至死不離為政策”,并宣示波克夏的決心是“買進并持有”。
杰西.李佛摩(J e s s e Livermore)是前世紀初一位的股票交易員與空頭作手,曾將華爾街譬喻為“巨大的妓院”,經(jīng)紀人像皮條客,把他們的股票媒介給張三李四任何一個帶了錢的人。
延伸這個粗俗的比喻,可以說凱因斯這位改過向善的罪人,一位終于擁抱“買進并持有”投資策略的投機者,有意讓他的幾檔持股從同居變成明媒正娶(honest women),和他所選定的幾檔“尤物”維持忠實、多產(chǎn)的關系。
就像巴菲特在致股東的公開信中提醒持股人,投資者不是因行為活躍得到獎賞, 而是因行為正確。@(本文結束)
摘編自 《在號子遇到凱因斯:同樣的年頭,ABC偉大經(jīng)濟學家教你成為ABC賺錢散戶》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