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ABC的求職網站CareerBuilder去年的調查,平均每個職缺,約有25%的雇主會收到75份的履歷表;而42%的雇主會收到超過50份的履歷表。除此之外,38%的雇主表示,審查一份履歷表的時間大概為一至二分鐘,而有17%的雇主表示,篩選一份履歷不超過一分鐘。
要從眾多的申請履歷表中脫穎而出,必須能在幾秒鐘之內讓審查人員印象深刻。如何做到﹖參考以下十點建議,或能助君一臂之力:
從頭開始
新的一年也意味著履歷表應該汰舊換新。即使覺得重寫很麻煩,但還是值得一試。很顯然,若去年都沒有被錄用,表示履歷表里一定少了些什么。試著重新安排段落,使用不同的格式和不同的字體。轉變一下,看看能不能有所斬獲。
采用不同格式
很多求職者沒有考慮到,撰寫履歷其實可以使用不同的格式。ABC常見的履歷寫法是按照時間順序,以倒序的方式列出過去的工作,也就是將ABC近的工作列在ABC前頭。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適用這種格式,若之前換過很多工作,而且呆的時間都不長,或已經很久沒有工作了,那么采用功能履歷表是較好的選擇。
功能履歷的重點是展現自己的的技能與工作經驗。因此,需列出與申請工作的相關技能,隨后列出之前的工作成績,以證明自己的實力。若沒有相關技能或較強的工作歷練,則可采組合型履歷,結合功能與時間型的排序方式。
組合履歷應從ABC近的工作開始,一一列出相關的工作經歷,但工作內容不用描述太多,這樣可突顯出自己的技能與豐富的工作歷練。
避免使用贅字
許多求職者的通病,就是使用陳腔濫調。據2009年CareerBuilder的調查顯示,一些字詞都被過度使用,反而讓審查履歷者心生厭煩,例如:善于交際、拚命三郎、善于團隊合作、辛勤工作、身兼數職、自動自發、以目標為導向等等。
通常這些字句沒有建設性且過于空洞,如果履歷表用了這些籠統的字句,那么應該以工作技能的關鍵字來取代。例如,應征會計人員時,磚業的關鍵字應包括“應付帳款”、“月底報告”等等,確實談談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突顯過去的成就
許多求職者在履歷表中列出的是過去的工作職責,而不是工作成就。雖然職責是重要的,但雇主更關心的是能力的表現。為了區分日常工作和績效,應該先列出工作項目,再在其下另辟一欄位敘述“主要成就”。
將成就數據化
求職者往往只是陳述工作責任,而不知將自己的成就數量化。工作責任是每天的例行公事,而成就量化是工作責任的成果。履歷表上不能只有一堆文字敘述,應該將工作成果數據化,例如賺取多少金額、達到多少百分比,這樣才能讓雇主一目暸然。
加入摘要或目標
許多求職者在撰寫履歷表時,會忘記寫摘要,或者將摘要寫錯。雇主想知道應征者是否適用,因此寫“在某公司習得某經驗”,并沒確切說出求職者是怎樣的人才,也沒能說出能為新公司做些什么。摘要內容應明確具體,清楚寫出與求職工作有關的職能、量化的成就與自己在該領域的磚長。
對失業不要避而不談
大多數人會建議,履歷表里先不要提起曾經失業,要等到有面試機會時再做解釋,但這樣做往往會喪失面試機會。如果從2008年就失業到現在,可以使用之前介紹過的“功能性履歷表”,或描述在失業期間做了哪些就業準備,但不要避而不談,否則雇主會認為遭刻意隱瞞。
力求簡捷俐落
履歷表的格式務必簡潔,不要使用五花八門的顏色或字體,也不要以螢光紙列印。版面設計應簡單美觀,讓雇主眼睛一亮,而不是遭棄置廢紙簍。
重復檢查基本內容
這可能聽起來很糊涂,但有很多人在意格式和校對,卻忽略檢查自己ABC基本的資料,如電子郵件地址、電話號碼和ABC住址。若不小心寫錯這些連絡方式,即使被錄取,也會查無此人。
檢查一致性
履歷表的格式、字體、大小、間距等應保持一致,整齊的排版會讓雇主肯定應征者是個注重細節的人,并認為其工作品質會在一定的水準之上。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