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經濟危機的大潮下,四合院卻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依舊紅火。他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對于這些疑問,老板郭英女士一一道來。
成功的基石 天道酬勤
15年前,郭女士開始經營四合院,為什么叫作四合院呢?因為郭女士來自北京,具有北方人的豪爽,取名四合院有家鄉情結,飯店的風味以川菜為主。
談到成功的經驗,郭女士強調肯吃苦:“辛苦是肯定的,天道酬勤,如果自己勤勞一些,沒有什么不可以做到的。”
第二點是保持有特色的菜肴,不僅服務于當地人,也讓華人、留學生和旅游團滿意。四合院開店初期,當地大部份餐館老板來自臺灣、香港,主要沿襲了傳統的中西合璧餐,提供的飯菜中面食花樣比較少,尤其像手工水餃、手趕面條這類的花樣幾乎見不到。她把手工水餃、包子、手趕面、餛飩等糅合到菜譜里,原本只要試一下,看西方人能不能接受,沒料到,這些面食大受當地人的親睞。
四合院有了這些面食作基礎,逐漸地推出麻辣火鍋,再后來就推出適合中國人口味的飯菜,獨立于中西合璧的菜單之外,又有一套原汁原味的川餐菜譜。對于當地德國人,他們一般喜歡點香酥鴨、鍋貼、蝦米冬瓜湯等。而華人則對水煮肉片、酸菜魚、麻辣牛肉、梅干菜扣肉、辣子雞、麻婆豆腐、尖椒土豆絲、“悄悄話”、餛飩湯和各色新鮮蔬菜更感興趣。
做人以誠為本是成功的關鍵
不過除了以上一些經驗外,郭女士ABC強調的是——做人以誠為本,廣交客緣、廣交人緣。“因為我是北方人,性格比較開朗,樂善好施,開店就希望人緣好,人緣好,生意自然就好。做人要以誠待人、以心待人,生意靠大家來捧紅。”
郭女士介紹他們飯店的回頭客非常多,無論是德國人還是中國人,基本上吃過的都喜歡再來。很多人提到四合院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尤其是對于華人,郭女士就像一位大家姐,很隨和地跟客人嘮家常,客人有些心里話都愿意跟她講,有什么事情也都愿意找她幫忙。
大陸游客:原以為客死他鄉 誰知還能活著回家
2002年,一個大陸旅游團在四合院就餐時,來自福建福清的一位老人突然中風,導游也沒有辦法,因為不能耽誤全團30多位客人的行程,無奈將老人放下不管了。老人一句普通話都不會說,人生地不熟,腰都直不起來,他緊緊拽住郭女士的手不放,把她當成救命稻草。
那時候,郭女士剛剛生完孩子21天,還在月子里,郭女士幫他系鞋帶、擦腳,一手提著裝孩子的籃子,腿打著顫,跟隨著救護車陪老人上了醫院。問題是老人說的話她一句都聽不懂,所以在后來幾天里,她不得不為老人找了一個福清人來做翻譯,然后醫院、保險公司和飯店幾頭跑,每天要帶著翻譯去好幾趟醫院。
因為當時旅游團的醫療保險是12天的,之間還去了好幾個,所以在跑保險公司的時候,困難比較大。有一陣郭女士甚至都以為,老人的醫療費、機票等費用可能都得自己掏腰包了。所幸的是老人脫離了危險,在住了一個星期的醫院之后,由兩名醫護人員全程陪同回國,將老人交到福清家人的手中。全部的醫療費用、機票和醫生的費用由保險公司承擔。
在機場,淚眼汪汪的老人緊拉著郭女士的手不放,說:“如果沒有你的幫忙,我可能已經魂歸異鄉了。”老人很感動提出將來要給她錢,她告訴老人:“您跟我父親的年齡差不多,我就當您是我父親吧。如果我父親出門在外遇到什么問題時,我也希望有人能幫他。”
ABC后老人家托旅行社送了三面錦旗,說一定要交到郭女士本人手里。老人至今還活得好好的,他的兒子ABC近有計劃到歐洲來旅游,慕尼黑是他的必經之處,看望郭女士也是他ABC的愿望。“說起這件事來也讓我終身難忘。如果是以利益當先,這么義務地投入大量的精力、來回在醫院、保險公司和飯店穿梭,你能得到什么?因為不僅僅是開店做生意、賺錢,也要彰顯人性的一方面,并不能以利益作為當先。”
郭女士說,她也沒有想到由一頓飯的緣分,變成了善緣,結下了人緣。
成功人背后都有人在默默支持
郭女士有一個很幸福的家庭,老公是一位德國人,共有三個孩子。原本老公在西門子公司工作,后來為了照顧家庭,就把重心放在了家庭上。三個孩子在老公的輔導下,都上了文理中學,把孩子們的生活、學習和娛樂都安排得很好。
“家庭的和睦,婦唱夫隨,以四合院為前提,既弘揚了中國的文化,在經濟上也得到了益處,相得益彰。現在是家庭、事業和飯店都很紅火。這一切,都跟我老公的功勞不可分割。”
“可以開玩笑地說,一個成功的女人,后邊也必定有一個好男人。”說到這里,郭女士爽朗地笑了起來。
四合院的地址電話:Nymphenburger Str.193, 80639 Muenchen, 089-164263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