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文也曾經說過,我并不想搶沖床廠的生意,所以我接的工作都是大家不想做的不賺錢案子,也就是撿大家舍棄的便宜工作來做。
要是依照過去的作法,這些工作根本賺不了錢,所以我必須讓沖床機自動化。因為只有自動化是別家工廠做不了,只有我才做得到的。
機器自動化以后,因為不需要人工,單價自然便宜,便可以成功打進市場。
而且,沒有競爭對手后,價格就可以由我決定——我可以讓它低到殺退對手、同時我還有可觀利潤,于是工作機會愈來愈多。
制造自動化機器的獨有技術,也可以讓我賺錢。不論是模具廠、沖床廠,還是機具制造廠,都做不出自動化機器的設備,所以很多工廠都想要向我購買整套自動化設備。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以為:既然這樣,我只要利用更多自動化機器,在自己的工廠生產更多產品并加以販賣,就可以賺錢了?
的確,只要擴大工廠、增加人工和機器、制成產品后,確實可以賺錢。一般人都會趁著能賺錢的時候盡量賺。
但我不是,因為我已經預測出,這產品的未來發展就是:如果這個產品能讓我們賺錢,其他公司也一定會跟著想辦法跟上自動化、生產同樣的產品。
這么一來,必然引起價格競爭。我多雇用了人工,也花錢進行設備投資之后,萬一沒多久便遇到價格下跌,純益率便會大幅下滑。這時不難看出產品壽命、甚至我的工廠即將走到盡頭。
所以當我制造出別人還無法制造的新機器設備后,都在引起價格競爭之前就決定退場,將整套機器設備賣斷。
而且,價格里除了沖床機價值和模具費之外,還包括了附屬零件、潤滑油,以及我的開發技術費用,因此可以賣到不錯的價錢。賣斷價大約在五千萬到一億(日圓)之間。
盡管有一天一定會出現仿制產品,但我早已收手不做了,所以一點也不會受到影響。而且,到那時我早就開始著手新的技術了。
在一項事業上成功之后,很多人都會緊緊抓住舍不得放手。就因為想著:“明明就還這么賺錢,為什么非要現在收手呢?”
于是被眼前的利益沖昏了頭,錯判了退場時機,以至于一年后或二年后景況凄涼,例子不勝枚舉。
搶先別人取得商機、賺取利益,并看準時機退場,就是所謂的“見好就收”。這是我經過社會歷練,學得生存之道后,所建立起的經營鐵則。@(本文結束)
摘編自 《在社會走跳,你得懂這些生存之道》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