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原因的話,其實是因為在以往的時代里,不知不覺把“脖子以下”的部分看得比“脖子以上”更重要。
用腳來賺錢,用背影來學習,有問題的話就敞開心胸來談,像這樣,“脖子以下”被當成一種美德。
當然,“脖子以下”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業務或制造生產,累積現場經驗在任何時代里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現在除了“脖子以下”,還必須加上“脖子以上”,也就是活動自己的腦袋,與他人取得明確的溝通,才是應該追求的重點。
在這個背景之下,事實上商業的前提確實大幅改變了。不在穩定向上的成長期,而是在不確定性提稿的狀況下,“知識附加價值”比“物品”更可能是左右企業經營的重要因素。想當然耳,知識的附加價值就要靠人的思考力來創造。
也就是說,因為環境變化,以往只是隱性存在的“頭腦的惡習癥”,如今是越來越明顯了。
不只是商務人士,連許多成人、年輕族群也開始出現這種癥狀;甚至連學生都開始有這種傾向。在你的工作環境中,應該也能發現到“頭腦的四大惡習癥”的患者吧。
之所以取名為“頭腦的惡習癥”有幾個理由,其中一個就是具有容易引起“并發癥”的特征。
就像思考的“依賴”與“放棄”,“偏頗”與“扭曲”,這些癥狀會一起發作,讓情況更加惡化。
除了個人并發癥之外,更可怕的是組織中的“集體性并發癥”?!罢f話大聲,思考卻扭曲又偏頗的”身邊,要是充滿“思考依賴癥”或“思考放棄癥”的人,下場如何,應該很容易就看得出來了。
“頭腦的四大惡習癥”和集體性并發癥,不只會在企業里發生,連整個社會中也都常常出現。
即使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會造成問題,也依然置之不理,結果引起重大意外的糟糕模式;只要一對照原理原則來看很明顯就不合理的事情,卻要強力要求的狂熱團體;以一眼就能看穿的狡辯與詭辯來保住自己,一旦對他提出異議就會說“這在永田町的邏輯來看又另當別論了”之類的話,來恢復立場的政客等等,這種例子真是不勝枚舉。
這不是危言聳聽,當今的日本正覆蓋著“思考危機”。
后來,當我在想著這件事情的時候,看到“惡習癥狀”的命名人,圣路加guoji醫院理事長日野原重明先生的著作,而有了極大的感觸。因為對付身體的惡習癥的對策,正好也能用在“頭腦的惡習癥”上面。
如果對照日野原先生所說的,“習慣是由身心所養成的”,那就剛好符合“思考也是由習慣所養成的”。也就是說,檢查思考習慣就是治療這種癥狀的ABC步。
因此,本書就是要揭發當今日本除了商務人士之外,連一般人也開始發生的“頭腦的惡習癥”的真相,并說明克服的方法。
但我并不是像日野原醫師那樣的名醫,人生經歷也只有他的一半左右而已。甚至我自己也不能說不算“頭腦的惡習癥”的患者。
當了顧問以后,確實不像以前一樣會有“思考放棄”和“思考依賴”,但是目前依然每天努力修正、改善“思考扭曲”或“思考偏頗”的現象。
我們可以這么想:不管是誰都會有思考扭曲或偏頗。當你覺得“我沒有扭曲或偏頗”的瞬間,就已經染上癥狀了。
重要的是一邊自己反省這些癥狀,一邊努力修正。這點和“血脂肪過稿”是差不多的,任何人都有脂肪,問題只在于要控制到怎樣的數值而已。@(待續)
摘編自 《思考不關機:七個習慣、兩種模式、三個基本動作,活化你的思考力》 臉譜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