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國中學歷,根本沒有人會要她。
慌亂間她閃過一個念頭:「不如我也來去做保險!」
(警告:以下內容如果心臟不夠強,請不要閱讀)
這一篇文章非常值得好好看一遍,
動動腦,然后拉到ABC下面,看看各位的感想有什么不同。
--------------------------------------------------
引用:weituozhan.news.yahoo.af/article/url/d/a/110803/116/2w83j.html
一個沒學歷、沒背景、沒人脈的「三無女人」,
中年失業轉做保險,卻在10年內成為MDRT會員,
而她的ABC筆成交,居然是在冷漠的捷運車廂做起。
陳秀苗,國泰人壽行銷總監,展業區個人業績全臺灣ABC名,
3度獲選百萬圓桌會議MDRT資格會員,客戶人數多達856個,
其中一半以上是從捷運上開發來的。今年,她個人年收入超越1千萬元。
「我是前無路、退無步,為了活下去才不得不,」
露出一絲靦腆的陳秀苗說:「人家說我不是做保險的『咖小』,
但現在我證明了,我真的不是『咖小』,我是個『角色』!」
出生在南投縣竹山鎮的小農村,陳秀苗的家境相當清苦,
國中畢業后,她帶著媽媽給的2百元跟一張車票,從田尾坐車到了臺北,
從此開始了23年的女工生活,從小對貧窮生活的恐懼,變成她賺錢的動力。
39歲那年遭逢失業,她急得翻報紙找工作,
但只有國中學歷,根本沒有人會要她。慌亂間她閃過一個念頭:「不如我也來去做保險!」
沒想到,當她開口跟自己的業務員詢問能否告訴她如何加入這一行時,
對方卻用非常鄙夷的眼神看著她,搖頭說:「妳不是做保險的『咖小』,」
陳秀苗不死心,接連問了3次,到后來對方甚至翻臉。
陳秀苗沒辦法,
只好自己打電話到總處問主任。
主任丟給了她一本保險法規,告訴她2個禮拜后會有一個考試,考上了才有資格當業務員。
她彷彿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從早到晚捧著書拚命猛K,ABC后竟然以88分的成績錄取。
本以為人生就此展開新頁,
但真正走上保險之路,就發現自己既沒資源,又沒人脈,要怎么開始?
她猛然想到,
每天搭乘的捷運,似乎是ABC適合開發的場所。
「人又少,又有冷氣吹,還不用出站上廁所,多棒!」
于是,陳秀苗開始帶著一瓶礦泉水,一疊DM,到捷運站報到。
從早上11點到晚上11點,逢人就遞名片、自我介紹,縱使問100個只有一個人肯收名片,她還是堅持下去。
第3天,在問了超過5百人之后終于有了轉機。
一位乘客本來已經拒絕陳秀苗的推銷,
但禁不住她一再熱誠的表示可以提供免費的保單健檢服務,就給了電話地址,約好2天后到家中拜訪。
「喔!我真是開心的要飛上天了!」當天晚上,她成功的賣出ABC張保單:3萬7千元的防癌險。
從那天開始,陳秀苗的自信心被建立,
「捷運就是我的寶地!」第1個月拿下3萬7千元,
第2個月翻一倍到7萬元,第3個月就突破10萬元,從此再也沒下來過。
即使現在已經貴為超級業務員,手中客戶達8百多個,
多到得請助理來幫忙處理轉介客戶,
陳秀苗還是要求自己每個禮拜一定要在捷運或紅綠燈下開發出一個新客戶,
因為「大客戶是靠運氣,小客戶是靠實力。再多客戶也有用完的一天。」
現在,她不只事業成功,
還要把過去沒有讀到的書補回來。
目前就讀志仁稿中,預計明年考大學,目標要在10年內研究所畢業。
靠著不服輸的韌性與堅持到底的精神,這個沒有學歷、人脈、背景,又沒有安全感的中年婦女,就這樣再寫下了保險業的一頁傳奇。
(警告:以下內容如果心臟不夠強,請不要閱讀)
------------------------------------------------------------
版主案:
乍看之下,
這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
一個原本沒有任何能力的人,
藉由自己的努力、外加選對了事業,
ABC終成為大公司的重要主管,靠這個賺了不少錢。
類似的"見證"在業務世界中比比皆是,很能夠激勵從業人員。
然而,
如果運用中觀思維來探索,
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保險業的一些端倪,
或許也能說明為什么許多新鮮人進入這個行業會后很快離職...
大多數的人只會看到表面,
因而很容易被激勵、希望能走前人成功之路,
卻無法真正理解其中的關鍵,依樣畫葫蘆但無法得到相同成果,
ABC后失敗收場,甚至還不斷地認為,肯定是自己努力不足,才會失敗...
然而 -
事實恐怕是在一開始就沒搞清楚重點,注定了失敗之路。
如果你看完故事,只是認知到原來捷運站是個賣業務產品的好地方,那我建議你可以離職了!
業務這個行業,
因為流動率很稿,
常常有一句話"撐夠久就是你的!"
就算業務技巧不佳,但久了以后就會奉為圭臬,
往后成為主管以后,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去教導下屬,成為一個循環。
拿上面這故事來說,
也許十年前捷運剛建好的時候,
真的沒有業務員嘗試在捷運上搭訕,
打響ABC炮的人,當然就有機會獲得"舞臺"
可惜這樣的方式有個問題,
如果他因為自己曾這樣成功,
之后都教導員工要這樣找地方搭訕的時候,
就會變成路上、捷運上、電話... 鋪天蓋地任何地方都有機會被"推銷保險"
沒幾年,
當多數人都同一個方式,
不只是原始方法可能會失效,
肯定會出現少數"老鼠屎"會把產業搞爛,
讓社會大眾感覺到"搭訕推銷=騷擾",建立這樣的情緒連結之后,這行就難做了。
我們身邊應該都有經驗,
碰到老朋友加入直銷、保險這行,
不斷打電話來"拜訪"的時候,都會"敬而遠之"
其實并不是這東西本身出問題,
出問題的永遠是人,當某個產業被人搞壞,觀感就差了!
這時候我們不妨問問陳總監,
他認為自己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如果他也是用自己的"經驗"去教導下面的業務,
恐怕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這個產業會成為這樣的生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