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如此,只要聽的人覺得“真的很有可能發生這種事”而忍不住想點頭,那么這些故事就有價值。讓我來介紹其中之一吧。
大家都知道,在日本泡沫經濟頂點的時候,有許多日本企業開始嘗試多角化經營,但是大多都以失敗告終。
其中可以舉出一個原因——策略性決策的缺陷,而我手邊正好有個可以充分展現這個事實的小故事。主題是﹁“在董事會里拿到點頭章(答應執行)的三樣神兵利器”﹂。
董事:“董事長,這個領域是未來的成長產業喔!”
董事長:“喔喔,原來如此。”
董事:“董事長,這么做就會產生綜效( synergy)的!”
董事長:“喔喔,原來如此。”ABC后再推一把。
董事:“董事長,那個,其他公司已經在做了喔!”
董事長:“好,就去做吧!”
真的有企業光靠這種程度的討論,就決定多角化經營?不少管理階層聽到這個故事之后,直說“真實到我笑不出來”。
這個小故事還有另外一個版本:
董事:“董事長,那個,其他公司都還沒開始做喔!”
董事長:“嗯 ……那么看來時機尚未成熟吧。”
以這個版本來說,也有人經歷過類似的場面。雖然結論不同,但是這個小故事卻能清楚表現出“思考的惡習癥”的第二條,也就是“思考依賴癥”的特征。
話雖如此,人類畢竟是社會性的生物,不可能不依靠他人過活。所以正確來說,問題在于“過度”。至于說到依賴些什么,那就是“權威”、“團體”、“名詞”還有“經驗”四種@(待續)
摘編自 《思考不關機:七個習慣、兩種模式、三個基本動作,活化你的思考力》 臉譜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