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墓碑上會刻著“歷代祖先之墓”。也就是從幾百年前的祖先開始,一家族人都埋在相同的墳墓中。
然而美國的墳墓則只針對死者刻下他的人生,例如“熱愛自由與平等的人長眠于此”。
而且墓碑是屬于這個人的,所以會刻上他的生日和忌日。對美國人來說,家族全都葬在同一個墳墓里,是難以置信的事。
為什么不同之間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呢?這是活人生存方式的影響所致。日本人認為人生的終點在家、在社會,美國則以個人為中心。
當這兩個的人要實現夢想或愿望的時候,這種價值觀的差異便會表現出來。
日本大學生求職的時候,并不會先選想做的工作,而是先選公司。
企業越大越有名,就越受學生歡迎。因為日本學生想要安定的職位,在社會中尋求穩定。
但是這么一來,求職就變成求公司了。感覺有點本末倒置。
日本人在求職的時候有一項禁忌。
如果你說“我想做這份工作”,你就不會被錄用。
一定要說“我想在這家公司工作”,才會被錄取。
因為公司也要求員工有向心力,要大家同甘苦共患難。
根據統計,美國人一生平均要換十三次工作。假設美國人六十歲退休,相當于每三年就換一家公司。
相較之下,日本人的平均跳槽次數只有三次;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會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十年以上。
哪種生活才好,難以論定。兩邊都算正確答案。有人為了實現理想而工作,有人為了家庭美滿而工作,當然單純為了公司賣命也沒有錯。
不過,請回答我一個問題:
當你走到人生的終點,你的墓碑上想刻些什么?@
摘編自 《誰說繳白卷不能拿滿分:跳脫思考框架、活出自在人生的83個提示》臉譜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