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麥克風口沫橫飛的策展人不久就滿頭大汗口干舌燥,工作人員則貼心地準備了溫水給講者解渴。
沒想到講者喝了一口立刻變臉:“這水是溫的要我怎么喝!”還生氣地數落了工作人員一頓,只見那位年輕的工作人員滿頭霧水,很委屈地問大家為什么講者對她發脾氣。
講者應該是ABC次來到臺灣,不了解中國人養身愛喝溫水的習慣,這位工作人員恰好不曉得大多數西方人認為“冰水才解渴”,甚至有人認為溫水的口感很惡心,通常身體不適或不得已才會喝。
在華人世界尤其是秋冬時節,餐廳的服務生總是會貼心地送上溫開水,相對而言美國餐廳若是送上溫水一定會嚇壞顧客。
之前做的法庭口譯很巧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當天臺灣籍證人要求工作人員準備溫水解渴,不知情的美籍律師還很關心地問他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要不要暫停詢問先休息一下,證人聽了更是一頭霧水,不了解喝溫水跟感冒間的關系。
我的美國親戚一家更是水不冰ABC不喝,每次開車出去玩都要買很多冰水在路上喝,水若沒喝完變成室溫就會再買新的,原因是:“已經不冰了當然就不好喝,所以必須重新買新的趁冰喝!”
只有我因為環保的理由每天默默地裝著自來水帶在身上,親戚看到我喝著到下午變成溫溫的水,都露出十分同情的表情。
當然美國是一個自由的,喝溫水的習慣不至于受到取笑,但若要美國人認同東方的溫水哲學,還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冰水與溫水的喜好不同,對雙方來說都是文化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