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學者的定義“職場不文明行為”是指“組織上的偏差行為,是一種違反尊重工作場所規范的行為,是否意圖傷害他人,很難界定。”也就是說,上班族不禮貌、侮辱他人及其他不禮貌的行為。
印第安納州衛斯理陽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心理學者楚岱爾說:“研究顯示,75%至80%的上班族經歷過職場不文明行為,這是個日益增加和普遍的問題,”
楚岱爾說:“這是非常難以界定,因為你不知道是否他人是不文明,或者它只是不經意的行為,所以它是一個潛伏的問題,一些小壓力的累積,將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
加拿大多倫多心理學家費爾萊指出,隨著公司收購和裁員,同時公司希望生產力增加,于是職場的禮貌開始消失。
他說:“白領工作變得更像藍領、工作要求更多、工時更長。為了控制通貨膨脹,薪資比60年代少。許多人更努力工作。他們的工作性質不固定且角色模糊。所以,有些人為了工作上的福利,只好委屈,此時工作變得更讓人不好受。
“2011年美國職場禮貌”(Civility in America 2011)民調顯示,在調查了1,000名成年人后發現,43%美國人表示經歷過職場不禮貌;38%受訪者表示,職場上愈來愈不互相尊重。
今年五月,由萬博宣偉公關公司(Weber Shandwick)、Powell Tate和KRC Research發起一項網路調查,在參與調查的1,000美國成年人,67%的人列舉禮貌訓練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