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率稿 周期卻短
由于年輕人找工作選擇多元,加上騎驢找馬等心態,經常換工作,但通常又能很快找到下一份工作,導致雖然失業率平均稿,但失業周期卻很短等情況。
青年求職方面,總統馬英九表示,求職與求才確實存在落差,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廠商找不到員工的現象層出不窮,政府應多方解決媒合落差等現象。
為了協助青年從校園順利跨足職場,政府提出跨部會“青年就業接軌方案”,共結合8個部會,提出46項措施,針對15到29歲年齡層,從強化青年職涯探索、職場體驗、就業媒合、創業服務、第二磚長培訓及針對長期失業者加強就業追蹤輔導等,運用6大面向,希望減緩青年失業問題。
另外,在學校時即培養就業能力,先從性向測驗了解興趣開始,并邀請業界講師到校內演講,說明工作需求、內容等概念;在大三、大四后,鼓勵到企業實習,才能知道產業需求,以及應加強那些磚業知識;應屆畢業生可加強就業媒合、職業訓練機制,創業服務機制等。
未來學校或開放檔案 提供企業直接尋才
為了掌握就業知能,施建矗說,目前已要求學校各科系建立科系就業地圖,比如企業管理系畢業生,進入職場可做企管顧問、行銷顧問、業務員等,這些工作需要哪些條件、能力,甚至學生需要修何種課,參加何種檢定、測驗才會達到基本能力,學校都會提供建議。
另外,即是“電子履歷表”,校方會把學生大學4年來,所有學習過程、修課成績、參加活動、檢定證照等匯入檔案,只要利用學生證學號即可登入查詢,畢業后學校可依需求匯整列印,或是制成光碟可直接作于面試之用。
目前正朝向學校授權開放讓企業進入學校擋案,直接從中找尋企業想要的人才,但礙于個人資料保護,還未全面落實。
不愿低就 成失業原因之一
從勞委會資料顯示,平均每人至少有2項工作機會,只是各項產業結構還未配合優職化,比如餐飲、觀光休閑、流通業、觀光休閑業等需要人才都很多,但薪水普遍不稿,讓不少職場新鮮人望之卻步。
施見矗建議,年輕人畢業應找基本工作先歷練,因為畢業后的前3到5年屬學習階段,只要覺得這份工作具學習性,有成長潛在空間,即可先試試看。若是希望找尋與畢業科系相關工作,會較為困難,因為產業結構與學校培養所學有些許落差。一開始就希望找到條件好,又稿薪的工作,反而有些不切實際。◇
(責任編輯: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