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總認為自己缺乏行動力。
“總是喜歡拖延,連前一天決定的事也無法達成。”
“明明待辦公事堆積如山,我卻會先回不那么緊急的電子郵件?!?p>“下決心一星期要運動兩次,結果什么都沒做,轉眼間半年就過去了。”
“我很清楚該做什么,就是無法付諸行動?!?p>我經常從參加講座的學員中聽到類似的聲音。
安東尼.羅賓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缺乏行動力的人。只有‘為事物下了讓自己不想行動的意義’的人?!?p>即使,事情被拖延了,問題也不是出在缺乏行動力,而是你對于該行動下的定義。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是“麻煩”的。
只有名為“麻煩”的情緒為事物下的“定義”而已。
人類是不為萬物下定義就無法存活的動物。不管任何事或任何行動,我們總是在潛意識中擅自下了定義。
討厭打掃的人,在潛意識中為打掃下的定義是“打掃=立刻又會弄臟,根本是做白工”、“打掃=辛苦”。
當內心“徒勞無功”、“麻煩透頂”的情緒萌芽,因為覺得看電視比較輕松,不知不覺中就把手伸向遙控器了。
覺得“電話約訪客戶痛苦到極點”的人,是因為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定義了“電話約訪=無情的拒絕”、“電話約訪=沒人會認真聽我說話”。
這樣的定義導致麻煩、不想做等情緒產生。
問題并不是你“討厭打掃”或“不擅長電話約訪”,而是“打掃=徒勞無功”“電話約訪=吃閉門羹”的思考路線。
換句話說,無法付諸行動的原因不是在你本身,而是覺得“麻煩”的情緒,而這種情緒的來源正是“定義”。
多數的人即使覺得麻煩,還是會勉強克制“覺得麻煩”的情緒,排斥想看電視的欲望,開始打掃這個“行動”。
這種做法有一個很大的陷阱。
雖然克制了“覺得麻煩”的情緒開始打掃,房間也暫時變干凈,但你的心情并不好受。
當然,這樣的方法可以勉強讓自己打掃個幾次。不過,只要過了幾天,房間一下子又亂七八糟,垃圾四處囤積、待洗衣物堆積如山。
你又再次面臨同樣的問題。于是,你不禁在臟亂的房間中思考著。
“今天該為自己準備什么樣的獎賞才好呢?”@(待續)
摘編自 《未來記憶成功術:向未來預借自信,輕松打造“我做得到”的人生!》 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