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我哥哥那時十歲,有天他試著要寫一份關于鳥類的報告,這份報告他本來有三個月的時間可寫,但等到他要寫的時候,隔天就得交出報告了。
他坐在廚房桌前,淚珠在眼眶中打轉,身邊堆滿了活頁紙、鉛筆和還沒打開來讀的鳥類書籍,眼前任務之龐大,把他嚇得無法動彈。
于是我的父親走過來坐在他身邊,用手臂環(huán)繞我哥哥的肩膀,說道:“老兄,一只鳥接著一只鳥來,只要一次處理一只鳥就好了。”
不論工作是大是小,非比尋常或再尋常不過的日常雜役,都將它們拆解成小一點、沒那么費勁的子工作(subtask)吧。
一只鳥接著一只鳥地處理,必要的話一只翅膀接著一只翅膀也行,這樣你的每日待做清單內(nèi)容應該會很詳細。
先從簡單的工作開始,可以讓你萌生滿滿的成就感。這份清單應該包括該做的與不該做的,例如(承續(xù)之前):
7. 倒第二杯咖啡。
8. 坐在書桌前,不要坐在沙發(fā)上。
9. 開電腦。
10. 不要看電子信箱。
11. 不要上網(wǎng)。
12. 打開Word。
13. 打開文件夾,點選“丹密特評論”(Dummett Review)檔案。
這就是我今天的待做清單,我成功打開電腦,點選“丹密特評論”檔案。麥可.丹密特(Michael Dummett)是位重要的哲學家,他寫了一本小書,主題卻很博大,叫作《想法與真實》(Thought and Reality)。
我答應為一本很好的英國哲學期刊《心智》(Mind)寫書評,這本書我看過幾遍,已經(jīng)開始寫評論了,但要寫完很難。
為一位重要的哲學家的重要著作撰寫書評,還要刊登在一本重要的期刊上,這對我來說很嚇人。
這件工作在我的清單上名列前茅,而且截稿日早就過了。不過幸好在哲學界里,各大期刊似乎早已習慣截稿日過了都還沒收到稿件這回事。
說不定哲學家全是一群不可靠的怪人,而我也ABC不是那家期刊ABC要對付的結構式拖拉哲學家。
不過,反正我今天ABC無法寫完那篇書評了,我改而開始寫你現(xiàn)在看到的本章節(jié),這就是工作上的結構式拖拉。
此外,也要練習做“防御性待做清單”(defensive to-do list),即事前花點時間思考你接下來一天可能會以何種方式脫軌,并努力保衛(wèi)住你的每一天,防止自己如預想中那般脫離常軌。
昨晚我在電視上看了《當哈利碰上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因此我知道隔天我很有可能會以上網(wǎng)搜尋“梅格萊恩”(Meg Ryan)作為早晨的開端,看看有沒有其他由她主演的電影,我之后就可以找來看。
然而,一旦我開始在google搜尋,我很少會因為找到原本要找的東西就停下來:
嗯,我知道梅格萊恩嫁給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了,但這是奎德兄弟里的那一個呢?我到維基百科上查查“丹尼斯奎德”好了。
啊,原來是比較帥的那個,我早該猜到的。哇,瞧瞧這個,他爸爸和歌手金奧翠(Gene Autry)居然是表兄弟啊!我已經(jīng)好久沒想到這個人了呢!
還記得那首〈滾滾滾草〉(Tumbling Tumbleweeds)嗎?不知道iTunes上面找不找得到那首歌……
就這樣,上網(wǎng)上到?jīng)]完沒了。想截短上述的打混時光,ABC的方法就是將“不要上網(wǎng)搜尋梅格萊恩”以及其他警告自己不要脫軌的事項一并放入清單(在下一個章節(jié),我會更深入地說明上網(wǎng)的危險性)。
照著這則忠告走,待做清單就能幫得上忙。這些小方法不能根治拖拖拉拉的習性,但屬于自我操控策略的一部分,可以幫助拖拉人變得更有效率。
我要在此強調,你務必要在事前準備好待做清單,ABC是前一個晚上就做好(不過也不要太早,以免你還沒把清單放到鬧鐘旁就先弄丟清單了)。
這樣一來你在睡前就差不多可想像自己隔天乖乖起床、完成很多事情的樣子。不要等到隔天鬧鐘響了才開始思考當天要做哪些事情。如果你這樣做的話,你的清單內(nèi)容可能會變成:“翻身倒回去,繼續(xù)睡覺。”
ABC后,就鬧鐘部分稍做說明。我們這些結構式拖拉人很可能傾向于把鬧鐘按掉、翻個身繼續(xù)睡去,而且很多鬧鐘都設有延遲提醒鍵,讓你更理所當然地多睡幾刻。
但如果你可以從被窩中直接按下延遲提醒鍵一次,你就可以按第二、第三次。因此,ABC再放第二個鬧鐘,這個鬧鐘的音量要夠大聲才行。
第二個鬧鐘的時間要設定在ABC個鬧鐘響起之后兩分鐘,而且ABC把這個鬧鐘放在廚房的咖啡壺旁邊。@(待續(xù))
摘編自 《拖拖拉拉,人生照樣精采:史丹佛教授給拖拉人的成功提案》 臉譜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