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氏英英字典(Merriam-Webster)將成功定義為“人生已取得財富、贏得尊重或聲望”。不過,此解釋并不完整。 報導過許多成功故事的美國財經科技網站《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探究九位名人對于“成功”的定義:
(1)《赫芬頓郵報》創辦人阿里亞納.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表示,成功不能僅用金錢與權力來衡量,還需要第三個尺度。 那就是“要過我們真正想要的、也應得的生活,而非只是為了過日子”。赫芬頓認為第三個衡量成功的尺度遠超乎于金錢與權力,由“幸福、智慧、驚奇及付出”四大支柱組成。
這些要素能幫助你顧及到心靈生活,使你真正獲得成功,或如同其新書名稱“茁壯成長”(Thrive)所說的那樣。
(2)美國傳奇的籃球教練約翰.伍登(John Wooden)認為,成功關乎“滿足”。
約翰.伍登曾帶領球隊取得620場勝利、10次,是美國大學籃球史上ABC常贏球的教練。他對成功的定義是“與自己競爭”,而非與他人對抗。
他說,“你有一種自我滿足,知道自己已經盡了全力去取得自己能力所及的ABC,這種滿足直接體現出來的平和的心境,就是成功。”
(3)網路鞋店Zappos.com執行長謝家華(Tony Hsieh)對成功的看法是,依照你的價值觀過日子。
謝家華在他的回憶錄《傳遞幸福》(Delivering Happiness)中寫道,“你個人的核心價值觀決定了你是誰,而一個公司的核心價值也ABC終決定了該公司的特色及品牌”。 他說,“對個人來說,性格決定命運;對組織而言,文化決定命運。”
(4)近日去逝、享壽86歲的美國作家及詩人馬婭.安杰盧(Maya Angelou)認為,能夠樂在其中就是成功。“成功是,喜歡你自己,喜歡你做的,以及喜歡你做它的方式。”
(5)英國政治家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認為,成功需要堅持不懈。
邱吉爾在其政治生涯初期──1929年至1939年,一段被史學家稱為“在野歲月”的日子,他并沒有在內閣擔任任何職務,但他仍很積極活躍。1939年,英國面臨來自希特勒德國的威脅,時任首相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任命邱吉爾為海軍大臣。
從邱吉爾在那幾年經受的挫折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成功的定義。他說,“成功是從一個失敗到另一個失敗的過程中,不失去一丁點兒熱情。”
(6)億萬富翁、維京集團創辦人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相信,成功談的就是敬業。
盡管理查德.布蘭森的身家約50億元,他把成功等同于投入于工作。他在維京部落格里問了自己“我對成功的定義是什么?”“你越積極地投入工作,你越能感受到成功。”
(7)被譽為當代ABC具原創力及ABC有深度的思想家之一的狄巴克.約伯拉(Deepak Chopra)認為,成功關乎持續不斷的成長。
狄巴克.約伯拉在其著作《生命的七大精神法則》(The Seven Spiritual Laws of Success)中寫道,“生命的成功可以定義為幸福的持續擴大,以及逐漸地實現有價值的目標。”
(8)發明家愛迪生認識到成功就是要刻苦工作。
擁有1千多項磚利的愛迪生,有著瘋狂的職業道德,能連續工作72小時。他認為成功等同于野心:“成功是1%的靈感,99%的血汗努力。”
(9)在管理學上頗有影響力的作家柯維(Stephen Covey)認為,成功的定義是很個別的。
柯維在1989年出版了一本《與成功有約》(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銷售超過2,500萬本,使他取得巨大的成功。
不過,對柯維來說,成功的定義是很個別的。他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表示,“仔細思考一下你希望親友在你的葬禮上如何描述你這個人,你就能找到成功的定義。”◇
有人說成功就是你想做的事你做了。 看完了以上名人對成功的定義,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成功法則呢?
(責任編輯: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