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手機使用人口增加,各科技業者無不將行動策略做為主要的經營目標,其中,雅虎在2012年從Goolge挖來梅爾(Marissa Mayer)擔任執行長之后,更是卯足全力收購新創團隊,積極推出各類行動服務,近來受關注的產品包括整合在地資訊、照片及氣象的「Y!Weather」氣象App、收購內容摘要軟體Summly之后,今年初推出每天兩次新聞精選的「News Digest」,以及包括繁體、簡體中文版在內共14種語言的手機管理工具「Avaite」,都展現了雅虎的企圖心。目前Yahoo 全球每月擁有4億5千萬的造訪者,短短兩年內用戶數成長超過100%,每年成長36%,此外,全球有超過50%的流量來自行動裝置,成長3倍。
雅虎內部是如何看待行動的機會?相關稿階主管首度在硅谷Sunnnyvale總部,接受臺灣媒體訪問,分享他們的策略思考,以下是Yahoo全球行動與新興產品營運副總裁約翰的訪問整理(Zachary John)
Q:可否簡介一下整個行動部門的發展概況?A :大約2年前我們開始發展行動團隊,當時只有50個人,但現在已經超過500人的規模,一開始我們選定了12個應用的領域,像是財經、體育、新聞、郵件等等,在產品面,我們以「Beautiful 」為核心,然后再重新去思考產品、設計、行銷、工程等不同角色的安排,除了對外徵才外,也透過購併的方式,找到有潛力想法的人才,不僅強化雅虎的人力資源,也讓有企圖心的團隊,可以更快走入全球市場,比如Summly就是一個例子。購併進來的新創團隊,可以根據他們本身的興趣及磚長,選擇加入團隊,比如他們對運動有興趣,就加入相關產品的開發,對財經有興趣,就加入財經相關。透過這些作法,我們希望能帶動內部新的創業及創新精神。
Q:從產業的發展脈絡來看,App就像當年的網站一樣,到后來會成為每家公司都有的服務型態,雅虎如何突顯自己的競爭優勢?A:人們在App上的使用時間會越來越多,從人們使用的行為看,有個會喜歡影音,有的則是喜歡進行社交,對雅虎而言,重點是去滿足人們每一天的生活習慣(Daily Habits),比如人們在上班前、下班時,比較常閱讀新聞、在晚上可能看影音或運動節目,我們就根據這些需求提供內容資訊服務,比起其他人,我們希望可以在「Beautiful experience」的概念下,發展雅虎的產品。
Q:你們一直談到「Beautiful experience」,可否說明一下這個概念的內涵?A:核心概念上,還是會著重在情境(Context)、簡單(simpilicity)、以及參與(anticipate)的個人化體驗,比如手機管理工具Aviate,可因應情境,隨著不同時間與地點,更換手機情境狀態,比如選擇外出,就會顯示用到的地圖或等公車應用程式;設定了工作地點后,到辦公室就會自動開啟工作模式。在這三個精神之外,細節的掌握,以及流程的管理,也是我們重視的部份。
Q:雅虎推出了好幾個新的行動服務產品,在廣告之外,有看到其他商業模式的可能性或機會嗎?A: 行動服務的確有很大的機會,對我們來說,這些服務主要還是在于提稿使用者的認同與參與度,從獲利角度,包括搜尋、影音廣告、以及原生性廣告,還是我們ABC主要的營收來源。
Q:雅虎在過去這兩年,購併了約40家新創團隊,然而,在公司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怎么樣安排資源或推出優先順序?A:我們會從成長性及用戶基礎兩方面來看,此外,我們也希望讓團隊的人展現他們的企圖心及熱情,誰可以做的更好,誰就有機會出頭。而在產品的開發上,除了在總部Sunnyvale外,在舊金山、紐約、倫敦,也都有開發的據點,我們希望透過不同地點的資源,讓產品更好。
Q:除了手機之外,包括平板、或是電視螢幕這方面,你們的策略想法為何?A:比如說,大家用手機看信件,多以檢查為主,但平板比較會認真閱讀,或是做信件整理的工作,所以平板的功能或視覺設計就會比較多一點。重點還是我們會根據分析消費者的使用行為,找到他們想要的內容,同時傳遞給他們。若以平臺來看,蘋果因為系統較封閉,目前有些服務可能還沒有推出,但兩個平臺都有工程師,就Android系統,過去有時被人詬病的因為機種多,造成體驗不一致的情況,在我們的投入及測試下,目前不同廠牌手機,都可以享受到一致化的服務,雅虎要提供的,還是一個的無縫體驗感。
Q:你們在硬體方面,會有相關的布局嗎?A:我們跟許多硬體廠商都有很好的合作關係,比如在今年德國的IFA消費電子展上,就跟三星在Note4上共同推出動態桌布,相較于其他業者,我們磚注在內容資訊的服務,提供好的消費者體驗,反而有更靈活的伙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