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聯合報系愿景工程官網,記者王彩鸝╱臺北報導】
七十七年次的陶東明,戴著牙套,笑起來靦腆,十指被機油染得汙黑,時而彎下腰去檢查胎壓,時而幾乎把頭埋進引擎,偶爾翻閱英文說明書,或從電腦連線德國原廠查資料,因為「教科書只有單一零件介紹,但不知道它用在車子哪個部分」。
陶東明是個「學士黑手」,就讀臺北科技大學車輛系時,大三暑假主動爭取到太古汽車實習,長達八個月跟著一個師傅磨練,畢業后服了一年兵役,太古的工作對他虛位以待,月薪三萬五,未來還有升遷和進修機會。
「年輕人要開創讓企業利用的價值,」太古汽車內湖廠經理陳仲琮,十分讚賞陶東明實習時的態度,愿意花很多時間來學,不懂的馬上問技師,或找原廠工具書來看,「邊做邊印證書本上教的東西,這就是學習的精神。」
陶東明班上逾半同學都直攻研究所,但他選擇先到職場磨練,再出國進修,他看了一些國外研究所招生資訊,很注重實務經驗,有的要求兩年工作經歷才可申請。
陶東明大學時曾到職訓局實習一個月,一個師傅教二、三十個同學,往往是師傅講得很起勁,同學在后面聊得很開心。他覺得這樣的實習,充其量只了解修車工作是怎么回事,根本學不到東西。有同學實習后,覺得工作太累,又回學校念書。
但從小就愛拆電風扇、遙控器的陶東明,到了實習現場,反而很興奮,「只要工作認真一點,就會學到東西」,大四寒假實習結束,他回校繼續完成ABC后課程,覺得讀書更有目標,不是「盲讀」。
「很多老闆都說要從黑手做起,我也有這種體悟。」陶東明對于夏天必須汗流浹背在沒有冷氣的廠房工作,已有照單全收的決心。更在工作之后才知道學習的不足,他說,語文能力和磚業知識非常重要,如今他仍不時翻閱大學時代的教科書,從實務中再驗證理論,工作之余也去補英文,為日后進修及派駐國外廠做好準備。
「技職體系本就訓練我們畢業后,很快銜接社會需求,科大不要去學頂大,反而是棄守磚長。」陶東明對走上「學士黑手」之路信心滿滿,「我喜歡畢業后趕快進社會,讓社會來告訴我需要的是什么。」
【全系列未完,完整連載請見聯合報系愿景工程】
延伸閱讀:
票選好職缺 來搶2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