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忽略型的父母正急劇增加,ABC典型的是父母離家工作,孩子留在家中,這種現象逐年遞增。由于這些孩子缺乏規矩又缺乏愛,心理發展不健全,出現厭世自閉、反社會人格、空虛、自卑、膽怯、沒有精神寄托等現象,ABC重要的是缺乏愛。這些孩子不懂什么是愛,更不知道什么是敬畏,ABC后對自己和別人的生命極端地不尊重。
以下案例是真實事件,卻令人難以置信。
二○○七年四月二十一日晚上,自貢市一名七旬老婆婆陳尸家中,兇手竟是被害人年僅十三歲的姨孫小淘(化名)。犯罪動機簡單卻令人費解:為了拿到去網咖的錢。案發后,小淘把兇器丟在姨婆家門前,從容離開,在田里洗去血跡后,再返回網咖。二十三日是星期天,小淘去幫朋友慶生,下午兩點左右遭逮捕歸案。更讓人毛骨悚然的是,前一年小淘因為拿不到上網的錢還掐死了奶奶。
長期缺乏愛和規矩,年僅十三歲的孩子竟成了殺人魔。但孩子是可憐的,他們從小在愛和規矩的荒漠中長大,對自己和別人的生命欠缺基本尊重,這樣的孩子既可悲又可怕。
不光是這些家庭,整個社會都在為這樣的扭曲靈魂負責。
用心陪伴孩子。你的心在哪里,時間就在哪里!
有一次,我的講座結束,很多父母圍著我問各種問題。問答至少進行了半小時,我看見一位爸爸一直站在旁邊。其他父母散去后,這位爸爸走了過來。
當時我很累,但被這位爸爸的耐心感動,就問他:“你有什么話要跟我說嗎?”
這位父親點點頭說:“我對孩子的教育確實有很多問題,但是,我想和您談的不是我自己教育孩子的問題。”
聽他這么說,我回應:“你慢慢說。”
“我是一名刑警,ABC近幾年破了很多重大刑案,每次破了大案,全隊都要慶祝。但是我每次都非常難受,很多案犯都只是孩子,卻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而犯下重罪。有些孩子是因為從小父母不在身邊,缺乏管教。我自己也做爸爸了,看到那些犯罪的孩子感到很痛心。今天我等了這么久,只想告訴您:有機會請您多辦幾所父母學校,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少幾所監獄。”
兩年多過去,這位刑警爸爸的話一直在我耳邊回蕩……
在我改寫書稿時,又在網路上看到一起令人發指的社會案件。
二十歲的搬運工因為不滿老板娘讓他幫忙照顧孩子,便持斧頭將她及她的兩歲兒子砍死。更讓人震驚的是,罪犯滿不在乎,甚至面帶笑容地說,他早已不在乎生命,只求法院速判他死刑。
在ABC后陳述時,他說:“我希望法官能盡快判決本人死刑,并且立即執行,謝謝!”并向法官鞠躬。
這名罪犯幼年父母離異,跟隨父親生活。四歲時,父親因殺人罪獲判死刑,從此他的人生便缺乏管教與愛。一個年輕的生命在成長過程中沒有愛也沒有規矩,是多么可悲又可怕。如果他在成長過程中得到一點愛,至少還會珍惜自己的生命,進而學會尊重他人的生命。現實是,破碎家庭愈來愈多,社會愈來愈冷漠。在欠缺愛和規矩中長大的孩子,愈來愈多。
除了父母離鄉背井工作和上述案例中孩子失去父母的家庭,還有另一種是:忽略型的家庭。這些父母忙于工作而忽略孩子的教育,照顧和教育孩子的責任落在老一輩或者保母身上。
特別是一些爸爸總能找到理由去外面應酬,而不顧及家中年幼的孩子。
我在上海就遇過這么一位父親。他從名校畢業后一直努力打拚,憑著自己的實力和機運,累積財富,成為成功的金融業稿階管理者。這幾年幾乎每天在外應酬,即使是周末也排滿了聚會或麻將交流。這位父親的說法是:我對這個家和孩子ABC的貢獻及責任,就是賺錢。女兒剛上小學,內向乖戾、脾氣暴躁,問她對爸爸的感覺,她說:“爸爸不愛我,也不陪我玩,他只知道出差、應酬和打牌,等我長大以后,一定要找不出差、打牌的王子。”
雖然,為家庭賺錢是父親的重要職責,事業成功也能展現個人價值,并且替孩子建立敬業的榜樣。但是這位爸爸忽略了,這一切并不是ABC重要的。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無論你在工作上的責任多么重大,無論你的工作多么復雜或富有創造性,都要記住:你還有更重要、更復雜、更細致的工作,就是教育孩子。”或許這位父親會說:我的精力有限,社會競爭激烈,賺錢都來不及了,哪里還有時間陪孩子?然而,這是一個藉口。
設想一下,如果你現在單身,正在追求一個女孩。你會因為工作忙而沒有時間約會嗎?即使出差在外,你也會打通電話,甚至在半夜工作結束后,發一封簡訊給對方。即便你的工作很繁忙,也不應該成為忽略孩子的藉口。相反地,正因為時間有限,更應該好好學習和孩子溝通的能力,讓有限的相處時間更有效率。
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曾經回憶,小時候從來不覺得父親在外面做事,沒有陪伴他。曾國藩一生為官、征戰沙場,很少在家。
他是怎么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陪伴呢?不論公事、戰事如何復雜緊迫,曾國藩稍有空閑便提筆寫信給孩子,讓孩子們時時感受到父親的關心和教育。
陪伴孩子ABC重要的是:心靈陪伴。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時間也在哪里。
─ ─摘自:《規矩和愛,成就孩子的未來》野人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