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那年,由于受到好友的慫恿以及同儕壓力的驅使,我做了一件難以置信的事──在住家附近的商店偷了一條當季流行的粉紅色裙子。那是我的ABC次,也是ABC后一次?;氐郊抑螅液ε碌靡戆l抖,心想自己到底做了什么?我記得自己走向屋子后面的房間,坐在爐火邊的母親撇頭對我說:“那件裙子真漂亮!”我一邊顫抖,一邊告訴母親這件裙子只花了一塊錢美金。她露出嚴肅的表情,不發一語,我知道她不相信我,于是我勉強擠出笑容,緩慢地轉身上樓。
獨自坐在房間里,我開始哭個不停,感到非常愧疚,ABC后我沖出房間,站在樓梯頂端嚎啕大喊:“媽!”母親用低沉沙啞的聲音說:“歌蒂,什么事?”我嗚咽地說:“裙子是我偷來的。”母親沉默了一會兒說:“我知道,現在你到樓下來,我們談一談。”母親要我坐下,問我為什么要偷裙子,我告訴她我不知道,我很困惑,但是好友要我這么做。后來母親帶我回到那間商店,付錢買下裙子,然后把它掛在我的房門后面整整一年,這段期間我們沒有把它拿下來過。我跟粉紅色的緣分也差不多到此為止了,你ABC不會看見我穿任何粉紅色的衣服。
我騙不過母親,她太了解我了,比任何人都了解,她知道我在說謊,也知道我必須自食惡果才會坦承犯錯,而充滿母愛的她,也知道如何巧妙地讓我學到這個畢生難忘的教訓。
要跟孩子真正產生共鳴,自覺是主要的關鍵。我們必須察覺自己正在做的事、我們自身的生活經驗以及我們如何回應那些經驗,是否會阻礙我們跟孩子共鳴。
只要我們用心避開上一代犯下的錯誤,就更有可能三思而后行;每當我們透過自覺來面對自己的問題,就可以換個角度看事情并且幫大腦做點修剪工作,學會用正面觀點來取代負面觀點。以下是我們需要做的事:
.集中注意力。
.掙脫負面印記的枷鎖。
.避免把負面模式傳給下一代。
如果你是單親父母,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研究指出,孩子只需要跟一位主要照顧者建立緊密的關系,就能創造自我意識以及健康長久的人際關系。
有項針對青少年所做的研究發現,種族、所得或特定的家庭結構都無法預測孩子是否會出現吸毒、酗酒、開快車或玩危險游戲等冒險行為,而ABC能預防孩子從事危險行為的方法,就是讓他們至少與一位成人建立緊密的關系。所以像我一樣的單親父母大可放心,因為我們足以成為孩子的后盾。
神經學家推估,快樂有一半來自遺傳,另一半取決于后天因素,而這正是我們可以積極幫助孩子的部分,無論我們是單身或擁有另一半。
父母是孩子大腦的雕塑者。未成熟的大腦對于社交經驗非常敏感,所以養父母理應也被稱為親生父母,因為他們所創造的家庭經驗形塑了孩子大腦的生物結構。
──丹尼爾.席格醫師
─ ─摘自:《陪孩子靜心10分鐘》野人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