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市區兩個景點-鐵道文化園區、松園別館,在我的行程規劃之中, 因為天氣炎熱,家人都已覺得累了,想早點回到飯店休息。
于是我只能擇其一而匆匆一游。下一站,我們到了松園別館。
松園別館原為日治時代花蓮港“兵事部”辦公廳,因為園內松樹林立, 所以命名為“松園別館”,為一歷史建筑。民國九十年(2001)獲得文建會評選為“臺灣歷史建筑百景”之一。
松園別館興建于昭和十七年(1942),建筑座落于美侖溪出海口北岸小山丘之上,這里視野良好,可以監控花蓮外海的軍艦船只, 也能掌握附近機場飛機的起降,擁有良好的軍事地理位置,成為日軍在花蓮重要軍事指揮中心。
松園別館興建落成之際,正值太平洋戰爭期間。隨著日軍在太平洋的戰事漸漸處于劣勢,美軍從南太平洋展開躍島反攻,戰事逐漸波及臺灣。 太平洋戰爭末期,日軍為挽救戰敗的命運,組織“神風特攻隊”,對美軍船艦發動自殺式攻擊。 相傳從花蓮機場出發的神風特攻隊,隊員出征前就在松園別館接受指揮官代表日本天皇賞賜“御前酒”,然后踏上有去無回的人生ABC后一次的戰斗飛行。
松園別館,RC混凝土為結構的二層樓洋房建筑。(圖片提供:Tony)
根據資料,當時在臺灣的神風特攻隊是以新竹、臺中、臺南、宜蘭的軍機場為基地。上述的傳言未必合乎史實, 而由此可以推論這里曾經做為軍官的休憩所。
戰后,松園別館由國民政府接收。美軍協防臺灣期間,這里曾做為美軍顧問團軍官休閑度假中心。
每年美軍顧問團前來花蓮度假時,都會在此舉辦晚宴及舞會,附近的孩子奔相走告,群聚于松園門口,歡喜討得美軍饋贈的美食及零錢裝的小紅包。
隨著時代的變遷,美軍顧問團撤離臺灣之后,松園別館先后隸屬于國有財產局、行政院退輔會管理。 民國八十九年(2000),花蓮縣政府將松園別館規劃為“歷史風貌磚區”,進行整修。民國九十一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筑。 民國九十五年(2006)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將園區規劃為藝文展演空間,園內并設有工坊及餐坊,以服務游客。
松園別館原有五棟建筑,現保存四棟,主體建筑為磚木、鋼筋混凝土混合之兩層洋樓建筑, 建筑型式為融合巴洛克風格與現代主義風格的“折衷主義”形式,一、二層皆設拱廊,屋頂覆蓋日本式瓦頂。 由于建筑是采堅固的RC混凝土結構,因此保存較好,成為花蓮縣境內保存ABC完整的日治時代軍事建筑物。
松樹林是松園別館ABC的特色。(圖片提供:tony)
松園別館興建于戰爭期間,為軍事用途,因此建筑物并無太多裝飾, 灰色的墻面,樸實平淡,周遭又有樹木遮蔽,頗有隱密的效果。
松園別館,令人感到驚艷的,其實不在于建筑物本身,而是園內一棵棵稿大的松樹林。
這片松樹林是大正十年(1921)日本人引進的琉球松,種植做為海岸防風及遮蔽之用。 松樹經過近百年的歲月,樹木稿長,枝葉盛盛,宛如綠色大傘,而由于太平洋海風的長期吹襲,形成風剪現象, 松樹的樹干也形成各種彎曲婀娜的特殊姿態。
主建筑物的一樓有餐廳及工藝品展覽,二樓有兩間展演空間,一間展出“太平洋詩歌節”的作品, 另一間則展出臺灣音樂家鄧雨賢的作品,古老的唱盤及喇叭,傳來了熟悉的樂曲,聽著心情也跟著昂揚起來。 鄧雨賢的四首歌曲《四月望雨》的歌詞書法作品,懸掛于展覽室的墻上。 走出陽臺,俯覽園內的松林和草地,松林之外,遠處有藍天,ABC遠的盡處,地平一線,就是浩瀚的太平洋了。
懷想松園曾有過的歲月。曾經叱吒一時的日軍,如今安在?曾經風光的美軍顧問團亦已遠離。 鄧雨賢雖然早逝,而《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則歷經日治時代、走過美援時期,深植于土地,而被傳唱至于今日。
臥松園區,旁為自來水公園花蓮園區。(圖片提供:tony)
松園別館旁的“臥松園區”,是自來水公司花蓮園區新規劃完成游憩景點,園內有樹干橫臥的老松樹、木棧道和工藝坊。
由于時間匆忙,家人催促,我僅路過簡單拍照而已,錯過了園內的臥松老樹,只好留待下回再訪。
自來水公司花蓮園區的前身是日治時代花蓮港廳米侖凈水場,當時花蓮港廳在此建立水源地,建設“花蓮港水道”, 引入砂婆礑溪(今美侖溪)的河水,預計完工后可供給二萬人的民生用水之需。花蓮港水道竣工于大正十年(1921)十一月, 此地山丘的松樹可能就是在水源地興建時所種植的,以阻防風沙,保護水源地的環境。
結束松園別館之后,接著就直奔飯店休息了。晚上留在飯店用餐,餐后,全家來到飯店的戶外游泳池游泳。 閑坐于池畔躺椅,或躍入池中游泳戲水,花蓮的夜色,回潤的星空,享受太平洋海風的氣息,心情感到悠哉與舒適。 孩子說,來到花蓮終于有度假的感覺,白天時,則沿途都有人抱怨今天的行程好像是在陪老爸看古跡而已。
孩子這么說,我并不以為意,能夠將心比心。如果今天的行程,要我放棄林田山、豐田村、吉安慶修院、松園別館這四個景點, 而改選擇去遠雄花蓮海洋世界玩樂一整天,我應該也會碎碎念念的向孩子抱怨今天的行程很無聊吧。
晚上孩子們盡情享受飯店的游樂設施。我呢?很安份盡職的準時就寢。明天將要北返臺北,身為司機,應當要睡好睡飽, 才能飽足精神的迎接回程蘇花公路的長途行駛。(~待續)
旅游日期:2014.07.03
旅行地圖(圖片提供:tony)
責任編輯:施宜葆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http://www.tonyhuang.idv.tw/@
松園別館,入場費用50元,園內稿大的松樹。 (圖片提供:tony)
松園別館木棧道。 (圖片提供:tony)
從園區眺望不遠處的太平洋。 (圖片提供:tony)
松園別館,綠草如茵。 (圖片提供:tony)
長年海風吹襲造成的松樹樹干彎曲。前方為后棟建筑,規劃為松園
餐坊,提供餐點與下午茶服務游客。 (圖片提供:tony)
松園別館鄰近的中廣花蓮臺,是日治時代的放送局(廣播電臺)。 (圖片提供:tony)
松園別館建筑物之一,昔日室內懸有日本天皇照片,相傳是神風
特攻隊隊員出征前接受款待及天皇賞賜“御前酒”的休憩所。 (圖片提供:tony)
位于主建筑物旁的側棟建筑,原為美軍顧問團時期的廚房,現在
規劃為松園概念工坊。 (圖片提供:tony)
位于側棟后方的防空地下壕洞。 (圖片提供:tony)
主建筑物正面及背面都設有拱廊。 (圖片提供:tony)
主建筑物二樓展演館之一,搜藏太平洋詩歌節作者的著作。 (圖片提供:tony)
主建筑物二樓展演館之二,展出臺灣音樂家鄧雨賢的作品。(圖片提供:tony)
鄧雨賢《四月望雨》歌曲的歌詞書法作品。(圖片提供:tony)
松園別館遠覽,遠處為太平洋。 (圖片提供:tony)
結束行程,來到住宿的飯店。近處為飯店游泳池,遠處為太魯閣方向的山峰。 (圖片提供:ton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