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齡73,健朗樂觀的曾燦根是個親切健談的人,他說,凡是鐵制的工具,無論是山具、海具、田具、廚具他都會做。即使從沒做過的,只要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做,有些甚至比原創者做得更便利實用。
正老功夫樸實心腸
曾燦根說,功夫是無底深坑,是活的,不是死的,即使仿制,他也會思索是否有改善的空間。曾燦根指著墻上特殊的耙器說,那是挖蓮藕的工具,這東西已經絕響了,他根據殘缺的舊器,讓它重新完整呈現。
接著,他拿出兩支奇怪的工具,一支是外國制的修馬蹄刀,一支是他用黑鋼仿制的修馬蹄刀。他指出,外國制使用的是白鐵鋼,雖然色澤美觀,但不及黑鋼制的鋒利。
藉著墜錘將燒紅的鐵塊整形 |
不止仿制現代鐵制品,他也能仿制古時的鐵器。某負責修復古跡的營造商為了古制的釘子,跑遍南北急壞了,沒想到曾燦根一天就打出2百多根。3吋長的仿古鐵釘一根居然只要20元,真是跌破磚家的眼鏡!曾燦根不但沒有以奇貨可居,故意抬稿價錢,反而開心的說,賺了他不少錢。
曾燦根父子合力把燒紅的鐵塊切出雛形 |
從小喜歡手工藝,替玩伴修理玩具的曾燦根很喜歡設計東西,解決問題。從前都用刀子削甘蔗,有時削的深,有時削的淺,要能均勻的削掉又硬又滑的蔗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30多年前,曾燦根花了一年的時間去設計、打造、修改,終于發明了雙刀口的削蔗皮刀,一刀在手干凈俐落,嘉惠了眾多蔗商。
絕活在身永遠是寶
因為拆路,僅剩下狹窄的店面,柜子、墻上都是各式各樣的刀子、工具。招牌上寫著“水磨刀正老功夫”、“保證鋤頭柄永不脫落”、“現訂現做”、“自打自銷”、“價格公道,信用可靠”。
把鐵塊側面劈開以便包裹鋼片 |
忠厚老實的曾燦根不懂得申請磚利,不懂得機械制造,光靠雙手一把一把的打造,由于需求量太大了,老婆和3個兒子都跟著打鐵。他說,無日無夜啊!蹲了都站不起來,就這樣全年無休的,一錘一錘的,錘大了孩子,錘出了一棟安身的樓房,現在的他覺得很欣慰很滿足。
ABC讓曾燦根引以為豪的是,每一件鐵器都是他親手打造、ABC、ABC用的。在店的后邊巷子里,他擁有一個老式的打鐵工坊,烈火熊熊,加上南臺灣的天氣,個中滋味不難想像,但是曾燦根卻不以為苦,因為從小跟著父親打鐵,早就習慣了。
傳統的手工出鋼法 |
時代在變遷,科技在進步,許多老行業無聲無息的消失了。但是曾燦根知道,絕活在身,能做出別人做不出的好東西,他永遠是個寶。
打鐵樂
早上趁天還涼,曾燦根預備打造兩把訂制的砍刀。走進巷內約5坪大的半機械化工作場,升起爐火,啟動風鼓,把鐵塊埋入燒著熊熊烈火的煤炭堆里,不多久長方形的鐵塊燒紅了,紅得發亮,亮得透光。接著,重力加速度的墜錘“碰!碰!”的撞擊著燒紅的鐵塊做整形。
傳統的手工水磨刀法 |
紅光很快黯淡下來,重回爐火中鍛燒,待燒紅了再撞擊、再敲打。反覆幾次后,曾燦根喚來兒子曾景祥,一個固定,一個重錘,父子合力切開鐵塊,并在刀口上劈開一道裂縫,塞進一條燒紅的鋼片,繼續錘打、鍛燒,直到打出刀子的雛形。再經過整形、出鋼、磨利、上木制把手、烙印、上漆等過程,制成一把“一體成形”的結實砍刀!
火石臺磨刀法 |
曾燦根跨坐在長椅凳上示范即將失傳的傳統手工技法,也就是利用特制的刀器刮去舊刀子表面上的鐵皮,露出鋼鐵的技法。他表示,這叫“出鋼”,把包藏在鐵中的鋼片曝露出來,刀口才會堅韌耐用,才能磨利。
曾燦根的得意之作:樹剪 |
曾燦根特地展示一把約3尺長的樹剪,他欣慰的表示,做出來的樹剪得到全省各公家機關的肯定,這是他ABC得意的作品之一。他說,年紀大了,不想添購機械,所以仍保持傳統手工,雖然辛苦但做來得心應手,其樂無窮。◇(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