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被莫名的嫉妒心包圍時,不妨捫心自問:這樣嫉妒所造成ABC終結果是自已想要的嗎?嫉妒能帶給你什么好處呢?通常嫉妒心的后果都是負面的,就像上述的例子,就會被解讀為“對方不愛我了!”或是“她是不是比我更具吸引力?”之類的負面想法。有些人甚至會以攻擊的言語反駁:“都是因為那個女孩故意打扮成這樣,來吸引別的男人!”
嫉妒是一種自我防御
嫉妒心似乎已成了世界通用的一種情緒。心理學家發現,嫉妒是人的一種自我防御本能,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就具備這樣的本能。即使在動物界也存在著這樣的“本能”,老虎或獅子不僅獵殺其他動物為食,也會對小獅子或小老虎下手,但卻不會對自已的小孩有覬覦之心,這是一種自私的自我防御本能。人常將嫉妒心合理化,說嫉妒心是“神經質”或是“低EQ”,但這已經不能取信于人。事實上EQ稿低與嫉妒沒什么直接關系,稿EQ的人也會有嫉妒心。
嫉妒心源于自我要求過稿
心理學家研究,嫉妒心較強者,可能是因為內心自我要求甚稿,因而產生的不安全感。這是一種復雜的情緒。事實上,嫉妒心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包括愛情、友情、誠實及人際關系的真誠度。
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不可能屬于或擁有任何人,就算是夫妻,也不能地擁有對方。真愛應該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及個人自由上。當然,這需要雙方的共識與承諾,我們必須讓對方感到安全。
如果你的自我要求過稿,嫉妒心可能就悄悄上身。你老是會覺得不足,應該可以更好,或是老是害怕自已的東西別人可能會超越,處處擔心受怕。如此一來人生會過的很累、很辛苦。
面對突如其來的嫉妒心,我們應如何避免與處理呢?磚家提出以下的建議:
“嫉妒心”與“嫉妒行為”不同
就像“內心生氣”與“表現敵意”不同,“心里嫉妒”與“表現出嫉妒”也相異。一般來說后者比前者較容易使人際關系惡化。當你覺得心里不舒服或開始表現出嫉妒行為時,不妨深呼吸,告訴自已:“我知道我現在開始嫉妒了,但是到此為止,不要做出任何破壞關系的行為!”情緒是自已掌控的,我們有權去控制要用何種方式表達,這可以讓后果不同。
不要被嫉妒心所駕馭
當嫉妒上身時,不要任由它在我們心中蔓延,但也不需要急著甩開這種本能的情緒,只要不把重心放在負面的情緒上,它就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試著接受,并與你的嫉妒心和平共處
當你意識到你開始嫉妒時,一定要停下來觀查當下的心情和想法。到底是什么感覺讓你感到不舒服,是自已鉆牛角尖的猜想?亦或是事實呢?我們常單方面猜想,而讓自已生氣不已。拿剛提過的例子來說,當另一半與別人聊天,并不代表別的女孩就比我們更有吸引力,或是另一半馬上就要移情別戀了。現實和猜想往往是不同的。
人際關系的維持常有其不確定性
嫉妒常常與不確定與不安全感相伴。人總想在危機發生前找尋安全感,如:“我要很確定的知道他不喜歡她”或“我要確定他跟我永遠不會分開”。但是,人生有太多不確定因素,沒人能掌握未來。即使沒有第三者介入,也無法保證你的另一半永遠不會變心。
人會嫉妒,是因為人是情感豐富的動物。嫉妒心讓我們用“自以為是”方式去處理事情,但卻造成反效果。例如:你可能會強迫另一半眼中只能有你,或不斷地使眼色暗示他不準再跟別的女性講話。剛開始可能奏效,但日子一久你的另一半可能真的會對你厭倦了。
幼年的記憶或本身的經驗也會影響一個人的想法正負與否。例如:如果雙親離婚,可能就會活在擔心自已也會有不愉快婚姻的陰影下。嫉妒心也可能是個人缺乏自信。
善用“有效的方法”鞏固你的人際
嫉妒心對人際關系ABC是弊多于利的。我們應該試著用更正面的方法來鞏固人際關系。多一點真心的贊美和欣賞,少一點批評諷刺和輕視。學習和何“解決問題” 是我們終生的課題,例如:我們可以試著訂出“快樂日”;在此日我們只做讓自已與他人快樂的事,列下清單,共進晚餐或一起去公園散心等等,這遠比每天緊繃的過活要好的多!
或許,嫉妒心人人皆有,而且很難避免,它會直接破壞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抽像物質。但是,若我們每天都與人快樂地相處,多從事正向的活動,相信我們的生活和心胸視野都會變的更開闊。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