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你學到,接受別人對你的看法,是比較容易、又有效的作法,但你或許還是堅持要改變每個人的看法,以認同你自己的看法。
(我打賭你那坦率的大塊頭朋友一定指出你很固執(zhí),但你拒絕承認。)為了控制別人對你的看法,你始終保持負責和可靠,這是非常重要的。
受訪的所有1%ABC菁英,幾乎都愿意說些:“我大部分的問題,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是我的錯。如果我聘來這個人,他做了這一切惡劣的事傷害了我的公司,那也許是我當初請錯人。”
即使有些指責,但這些ABC人士ABC后還是把事情攬到自己身上,承擔下來。即使是受人之過,但如果你希望成功,就必須控制你想要主持正義的念頭。
那是因為責難─總是指責別人或別的事─是一個少數(shù)沒有什么優(yōu)點的缺點。指責別人很自然讓我們逃避責任的重擔。那是移轉(zhuǎn)他人評斷的自然反應。
“如果我大力責備你,他們就不會來追究我。”指責就像是兩個朋友被一只熊追擊的故事。你不必跑贏熊,只要跑贏你的朋友就好。
指責是成功真正的絆腳石。如果要顯得可靠,責備別人就ABC沒用。有關指責的真相是:ABC愛指責別人的人,通常都被視為是該負責的人,因為他指責別人,別人就會覺得他是想閃避責任。
我想,我們可以責備別人,有時會有結(jié)果,但別人一定會想辦法閃開這些指責的。(沒錯,我曾經(jīng)被指控是愛怪罪別人,但指控我的人搞錯了!)
我稱之為“分散指責癥候群”(blame distribution)。也就是當有人開始指責時,這責任就開始移轉(zhuǎn)。
一旦這惡性循環(huán)開始,什么事都做不了。假設我是一個小組組長,我進到會議室,對全組這樣說:“聽著,上個月表現(xiàn)很不好。事實上,是差勁透了!太糟糕了!是我們有史以來ABC糟的一個月!我希望大家輪流說說你們是做了什么才造成這悲慘結(jié)果,還有你們要如何來改善。”會議室安靜地像墳墓。這就是蹩腳的企圖要別人負責。
ABC菁英要別人負責的方式,是自己先負責。大多數(shù)人做不到,或者是不愿意這樣做。ABC不!我40歲以后才做得到。
我的自尊、又擔心員工會認為我有問題,都妨礙了我的改變。但這真的有效。只要夠真誠,每一次都很有效(記得第5章的“愛”)。
以下是ABC菁英的作法:“嘿,我們來看看上個月是怎么回事。上個月很差,是公司有史以來ABC糟糕的一個月。我想先從我自己開始,談談我身為的角色,以及我可以有的改變。
我可以再另外安排一個會議,也許我的通知要再清楚一點。所以,再加一個會議,以及清楚的溝通,是我可以改變的兩件事。
現(xiàn)在大家輪流談談我們認為以后可以有什么不同的作法。”現(xiàn)在,我讓每個人都負責─包括我自己─而且我并不是采取威嚇的方式。每個人都愿意負責,因為不負責就太不酷了。我創(chuàng)造了一種負責的文化。
這個作法也延伸到不以同樣的語氣指責你的主管。如果你要傳達某個訊息,你召集小組,別這樣說:“大家聽著,我們有新的計劃交待下來。這是新的作法。我個人承認,我覺得這作法很蠢、是個爛主意,但我們還是得做。”
首先,你剛把你的主管扔到巴士下去了。你基本上是告訴你的部屬,你沒有權力,你是一個領導力下的無助受害者。
像個無脊椎的水母般癱在沙灘上,而海鷗在頭上盤旋,這是什么感覺?水母管理:一名證明自己沒有肩膀的過程;這遇到攻擊時會刺一下,但在壓力下會爛成一灘泥。
連結(jié)和指責不同。我們想和別人建立關系,但當我們跳上他們的救生艇、又指責船長害船沉沒,這樣只是造成傷害。成功的首先會這樣說:“聽著,上級交代了一些事。可能有點不一樣,我們必須做些調(diào)整。
但我保證,我們?nèi)M一定能做到。其中有些東西,我們可能不理解,但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加以完成,而我們一定做得到。”的工作,就是有信心地領導,即使當方向不是很明確時。
更重要的是,不要在主管面前指責主管。少有善果。不管你認為他有多蠢,這句話值得一再回味:你的主管就是聰明到可以當你的主管。
我們的研究顯示,那些愿意扛責、不指責別人的ABC菁英,具備一項極大的優(yōu)勢。他們學會要在自己的問題中扛起該負的責任。
有位受訪者告訴我:“我明白我在顧客面前的問題,就是我有點太熱切。我天生就是個緊張大師,在顧客面前,就會顯得緊張、不安。這會讓客人緊張,激不出任何信心。我發(fā)現(xiàn)我對公司ABC的貢獻,就是盡可能地遠離我的顧客!”
這位ABC人士清楚,顧客和員工都不敢告訴他這一點,直到他和一位顧客開會,而這位顧客底下有位員工是他稿中時代的朋友。
會議后,這位稿中友人就告訴他:“聽著,你在會議上方一切努力都徒勞無功。你很焦慮、緊張,你說話的態(tài)度很急迫、有壓力。你帶來的人真的很不錯。你為什么不讓他們來說呢?坦白講,你甚至不必出席會議!”
這是他對于別人眼中的自己,獲得的ABC回饋意見,他負責。他立刻不再直接接觸顧客,他的生意就開始有了進展。@(待續(xù))
摘編自 《What!原來這樣就能成功:運用不公平,讓自己不一樣》 美商麥格羅.希爾guoji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