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過去大家都以為,溝通就是用文字語言,不過根據調查,有效的溝通中,語言只占了百分之七的比例而已,倒是聲音語調占了百分之三十八,肢體語言占了百分之五十五,這顯示出溝通不見得只是說話而已。
93 %的有效溝通其實與文字無關
我之前某一個工作中的一位同事,工作能力不錯,有人需要幫忙,他也都愿意協助別人,但他在辦公室的人緣卻一直不太好,大家都不大愿意主動找他出去,而且也只有在真的忙不過來時,才會請他幫忙。
他覺得很奇怪,并跟我聊到這件事,我也很納悶,明明同事手上的幾個重要磚案,他都有幫忙,但事情結束后,大家卻都刻意疏遠他,后來,我才發現他有一個特別的行為模式。
這位同事因為有電腦磚長,常有人為了電腦的事請教他,但多數的人問了ABC次后,就不再問第二次,因為每當人家把問題講完后,他會不自覺地露出一個鄙視不屑的眼神,伴隨著發出“嘖”的聲音,雖然他也幫人解決了問題,但卻在ABC時間讓人覺得:“我是不是不應該來問你?”、“我問錯了問題嗎?”于是人家就不想再來請教。
當我發現了他這個無意識的習慣后,就請他把習慣改掉,之后他和同事的互動才跟著好轉了起來。
所有的溝通中,百分之九十三的溝通其實與語言無關;即便講了同樣的一句話,但用了不同的眼神、音調,一個覺得被贊美了,另一個卻覺得被酸了一頓,讓人的感覺不同,這就是因為五感在其中作用著。
五感就是“視、聽、味、觸、嗅”,行銷早已在產品上運用五感滲透到消費者心中,像是許多汽車業者推出新車時,都會先給新車一股“新車的味道”,這種味道其實是故意制造出來的,而汽車業對開關車門時的聲音也下了一番工夫,雖然開關車門的聲音對性能不會造成任何影響,但關門聲音比較好聽的車子通常就比較好。
職場上行銷自己也是一樣,任何一個感官的表現都可能在他人心中建立起不同的形象,所以更應該善用五感,達到良好的溝通目的。
視、聽、味、觸、嗅五感齊用
首先,善用視覺可以傳達內心真正的意思,但更可以藉由他人視覺的焦點,達到自己的目的。
舉例來說,A和B都要進行提案,但A只是口頭提案,再加上幾張A4影印的黑白資料佐證就結束了,B卻用了PowerPoint,還加上許多影片、照片、連結,ABC后被采用的一定是B的提案,即便A不斷抱怨說:“我的報告已經很清楚了,為什么老板就是不支持我?”因為沒有吸引他人目光的視覺傳達,資料準備再多都是枉然。
我自己在講課時也都會在PowerPoint上秀出多媒體資料,例如Youtube連結等等,隨時隨地讓學員的視覺有焦點,注意力自然就在課程上。
而在聽覺上,語言的確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但聲音語調卻更為重要。聲音語調有三種,分別是陳述一般事情的語調、提醒注意的語調、乞求拜托的語調。
如果要求下屬“下班前務必把報告交上來”,你卻用“下班前把報告交出來,好嗎?”的一般陳述口吻交代,自然沒辦法讓下屬了解你的決心;但如果想請別的部門同事幫個忙,你卻用“二十分鐘內把報告交給我”的提醒注意語氣,而不是以“可不可以麻煩你盡快交上來”的口吻拜托對方,當然沒有人要理你。
觸覺的溝通指的是與他人在一起時,做一些適當的觸覺互動。像是女生兩人手勾手,會讓兩人都覺得彼此是好姊妹,而男生勾肩搭背也會讓彼此有好哥們的感覺。
善用觸覺上的互動,會給人同一國的感覺,巧妙地運用在職場上,就可與同事建立不一樣的交情,但反過來用錯了,也會造成許多困擾,例如對長官ABC次見面就勾肩搭背,人家反而會覺得你沒大沒小,失去尊重。
至于味覺和嗅覺的溝通在職場上雖然比較沒有長時間被運用,但不代表這兩個感官不重要,甚至它還會成為關鍵時刻的成敗因素。
例如你有擦香水的習慣,卻沒有搞清楚老板是不是喜歡這種味道,或是同事是否對這種味道過敏,于是老板、同事每次看到你就想盡量離你遠一點,反而因小失大。
五感是ABC為潛在的能力,可以載舟,亦可覆舟;透過五感,可以讓別人對你友善,也能讓你在他人心中快速產生好印象,但若沒有善加利用,反而會有反效果,所以,運用五感溝通前,務必先了解他人的喜好,才能得到加倍效果。
致勝心法
做個職場溝通稿手該注意的事項
1 怎么說比說什么重要:五感都是怎么說的表達方式,但人們往往都太在乎說什么內容,反而忘記怎么說的技巧。事實上,說話時表現出來的方式如果能夠符合對方的感受,ABC比你說什么來得重要。
2 對方想聽的比你想說的更重要:職場溝通要做得好,就必須知道對方想聽的是什么,而不是一股腦地講自己想說的話,忘記關注對方的需求。
3 對不同對象要有不同的說法:若對方講話很有條理,你講話就要跟著有條理,速度也要加快;但如果對方講話需要停頓思考,你就不應該講得太快,而要配合對方的速度,用對方的溝通模式進行溝通。@(本文結束)
摘編自 《發年終獎金給你的老板:讓老板心甘情愿投資你的33項秘密武器》 智言館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