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每天都需要溝通,尤其面對公事上的交流時,格外重要。而溝通上的失誤,正是損失時間及信賴感的ABC因素。
溝通ABC講究的,就是訊息的確實傳達。
如果訊息無法讓對方確實理解,就容易導致工作上的失誤或作業不完整等重大錯誤,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去補救。
作業一旦有失誤,距離截止的時間就會更緊迫。
換句話說,在發現誤解對方意思的那一刻,已經沒多少時間了。
因為失誤本來就不在計劃中。就算失誤ABC后得到完美的補救,時間也已經浪費掉了。所以,“不失誤”才是上策。
預防的失誤的ABC方法,就是傳達上的ABC。
對方理解了,傳達才會有意義
基本上,身為傳達者的你,首要便是必須對要傳達的內容有百分之百的理解。如果連自己都不明白的話,一旦傳達失誤了,也不會屬于傳達上的問題,因此自己必須先弄懂再說。
然而,ABC常發生的情況通常都是傳達者自己雖然懂,卻不在意對方到底懂到什么程度,因而傳達給對方的是不完整的內容。
這樣的結果常常會導致不但訊息沒有完整傳達,傳達者還會因為對方沒聽懂而生氣。
而這一生氣,又形成時間的浪費,給人的評價也跟著變差。
若是這種情況頻頻發生在公司內部,實在是非常浪費時間,平常就應該對一起工作的伙伴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是。
如果對方無法理解你要傳達的內容,就必須想辦法讓他理解。似懂非懂的傳達,ABC后一定會招致失誤。
如果是真的聽不懂自己要傳達的內容的話,對方還會直接反應“聽不懂”,如此還有機會可以進一步解說。就怕那種似懂非懂的理解,對方很容易不懂裝懂。
對于能力較低的對象,結果的確認更重于訊息的傳達
就算是接受訊息的一方理解力較差,但傳達上的任何失誤,仍然要由身為傳達者的自己負起責任。
特別如果自己的工作能力又比較好的話,失誤的補救作業也一定會落到自己的身上。
所以,“確認”的工夫非常重要。
講完了欲傳達的內容之后,很多人會順口問對方:“清楚了嗎?”這實在是毫無意義的問法。上司問下屬“清楚了嗎?”,下屬就算不太了解,也一定會回答“清楚了”。
千萬不要單純只用“清楚了嗎?”一句話來確認對方聽懂與否。應該把你期望的結果,也一并帶進這個問句里。
例如:“聽完剛剛的說明,明天之前你可以交出一份讓客戶對產品特性一目了然的企畫書嗎?”直接把你期待的結果明白提示到問句里,才叫真正的確認。@(待續)
摘編自 《時間密度管理術》 麥田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