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買到就劃算”、“買貴了就是吃虧”─這是個錯誤觀念當我們花錢購物時,其實是無法以單純的價位來比較真正的得失。
如第二章所描述,價值十一萬日圓的LV包包與售價三萬日圓的Wii,兩者之間其實很難斷定哪一項才是品?
在比較支出或收入時,重點在于計算單位的一致性,例如是“一次費用”或“一年費用”。只有單位統一,才可以進行比較。
在此舉電腦為例。
(圖 :寶鼎出版 提供)
現在,家中使用的是已用了六年的桌上型電腦。當初購買時,它是ABC新機型,售價二十六萬日圓。雖然我也曾想過該換一臺新電腦了,但是這臺電腦在功能方面并沒有任何問題。
我每天一定要接收一次郵件,而且每天都會上網……。因為這臺電腦備有電視播映功能,我每天早上都是一邊吃早餐、一邊看電腦。
所以,我幾乎是每天都會用到這臺電腦。于是,讓我們來計算這臺電腦的一次使用成本吧!
二十六萬日圓,除以(六年,乘以三百六十五天)=約一百零五萬日圓。
使用這臺電腦一次的成本,居然比一瓶罐裝咖啡還要便宜。就算將網路費用計算在內(網路費是一個月五千日圓):五千日圓,除以三十天=約一百七十日圓……將兩個費用合計:一百零五萬日圓,加上一百七十日圓=約二百七十五日圓,成本一樣還是比較便宜。
電腦價格ABC近下降甚多,而各廠商皆標榜功性能chaoqiang,甚至是只需十五萬日圓就能買到……。
假設這臺電腦的使用壽命是五年,一次的使用費用為:十五萬日圓,除以(六年,乘以三百六十五天)=八十二日圓;再加上網路費用:八十二日圓,
加上一百七十日圓=二百五十日圓。
試想:一次的使用成本是二百五十日圓,是不是很便宜?
我在本書中介紹過各種方法,而你若沒有電腦,哪么將根本無法使用這些方法。
投資股市當然會用到電腦,此外,定存利息較稿的網路銀行、尋找適合的房地產投資物件、到“Yahoo!不動產”搜尋資料、上人力銀行登錄資料等等,通通需要使用電腦才行。
當然,上述有些動作是可以藉由手機完成,然而,手機功能畢竟很有限。一天只需省下二百日圓,就能透過電腦獲得這么多的有利情報與大好機會,是不是很便宜呢?
關于家電用品、每天必喝的咖啡、必抽的香煙等的一次使用成本或一年成本,請各位參考右圖。
而關于圖表中所詳載的商品使用成本,其實與我們平常所認定的品印象略有不同。
就一次使用成本單價而言,星巴克的咖啡竟比電漿電視還要貴。即使變成兩天喝一次星巴克咖啡,它的一次使用成本還是比電漿電視來得貴。
各位不妨針對身邊的物品,計算其“一次使用成本”與“一年使用成本”吧?如此一來你就會知道,哪項物品貴,哪項物品便宜?
以具體數字計算,更將會發現許多購物行為皆屬浪費行為;日常生活中其實潛藏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浪費行為,懂得以數字換算使用成本,自然就能避免無謂的浪費。
法則五:以整體成本來考量現狀不要用租的,熱門影集的DVD要用買的!
商品所標示的價格,其實是外表價格。關于商品的真正價格,必須算出其“總成本”才會知道。
我在第二章曾提過,一輛價值二百萬日圓的汽車,我們其實是花了六百日圓買下的。也在第五章提過,若買下價值三千萬日圓的房子,實際支出金額是五千五百五十五萬日圓。
在此,容我再舉個更貼身的例子……。
內人喜歡看外國影集,像《24小時反恐任務》、《欲望師奶》等美國影集皆是她的ABC愛;然而,她從未租借過DVD,因為她都是買影碟回家收藏
通常大家會認為,影集只看一次,當然是租比買劃算。但事實上,買影碟確實更為劃算。而之所以買影碟比較劃算,關鍵在于拍賣網站。
在此讓我利用數字為大家做個簡單說明:
若是租DVD,一片是三百日圓。
《欲望師奶》一共有十二片影碟,總成本費是三百日圓乘以十二片光碟=三千六百日圓。即使使用各種折價手段或集點券,也是要花三千日圓。
另一方面,如果在“Yahoo!拍賣網站”購買十二片影碟,費用是一萬五千日圓。拍賣交易價是一萬五千日圓,換言之,不管是購入或賣出,價格都是一萬五千日圓。
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內人因此決定就在拍賣網站添購整套影諜,然后再于拍賣網站上賣出。
如果是熱門影集系列,二手價幾乎不會有變,所需費用只有運費而已。
讓我們來計算購買影碟的總成本:一萬五千日圓,加上六百日圓運費,減去一萬五千日圓的售價=六百日圓。
如果使用這個方式,不需要經常跑影碟出租店。只需要在取貨、賣出時跑一次便利商店即可。
如果比較ABC次的支付金額三百日圓與一萬五千日圓,當然會認為租比買劃算;然而事實上,卻是ABC次支付一萬五千日圓的方式比較合理。
往后,各位在購物時,請記得先計算商品的“總成本”。總成本的計算方法很簡單,小學生也能輕易算出,因為隱藏在標示價格背面的數字,才是真正的價格。
法則六: 訂出預算,即使失敗了也要找出原因……
零用錢為何不夠用?
為了做好財務管理,我們夫妻兩人通常采取的預算制度。像是我與內人的零用錢,以及:
投資房地產所需的金錢
投資股票所需的金錢
參加研習講座……等各項費用
買禮物或賀禮……等交際費用
上述費用全部要求當月算出額度,然后再匯進依用途分類的銀行戶頭里。具體說明便是:我的薪水用來支付房租、生活費,內人的薪水則用來支付?~?的費用;迄今,我們依舊奉行上述的預算分攤制度。
然而剛開始時,我的零用錢根本不夠用,而我也從未想過要找出“零用錢不夠”的理由,因此,到了下個月,我這邊仍是故態復萌……
直到有一天,內人問我:“這個月的零用錢為何不夠用?”我回答:“不曉得……。”
于是,內人對我說:“這不就是零用錢不夠用的原因?”
內人說得沒錯……。
畢竟,不曉得錢的用途,自然不會想要找出讓零用錢變得夠用的對策。直到這時我終于恍然大悟,并從隔天開始記帳至今……。
(圖 :寶鼎出版 提供)
野瀨一家磚用的“概略節約術”
節約的重點在于“概略計算”。若以“一日圓”為單位,常會因為過于瑣碎,進而半途而廢……。所以,我多半是以一百日圓或一千日圓為單位。
我的零用錢幾乎都花在午餐餐費上,大概一千日圓就夠了,而且,每天的花費額度都在減少當中。
因此,每天當我回到家,我首先會確認皮夾內還有多少千圓鈔,然后以千圓作為單位來記帳,再將每天剩下的零錢存進撲滿里……。由于這個做法很簡單,我們因此可以持之以恒。
也因為奉行這個“概略節約術”,現在的我已不再會去抱怨零用錢不夠用,而且也找出以前認為零用錢不夠用的原因─因為我常搭計程車通勤,而且超愛喝星巴克咖啡……。
訂預算,,然后在預算范圍內花錢,只要習慣這樣的做法,以后就可以輕松訂下一年或五年的長期理財計劃:
訂立預算↓在預算范圍內消費↓如果透支,必須找出原因。
(圖 :寶鼎出版 提供)
只要開始這么做,日后你就會明白,零用錢記帳方式其實跟企業會計記帳方式,兩者非常相似。@(本文結束)
摘編自 《20歲就賺進ABC桶金》 寶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