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中,我們讓各位了解到什么是K線以及K線的強弱勢判斷,無論是單根或是一組K線,再搭配上成交量,可以做出完整的分析。
可是K線的量價結構分析比較局限于“短線”,若是要了解到“中線”、“長線”的趨勢發展,我們必須要用不同的分析工具,就像殺雞不需用牛刀、跑步不能穿拖鞋一樣的道理,我們在本篇要跟大家介紹的是“移動平均線”。
移動平均線是利用一段期間內,每天收盤價的平均值所描繪出來的一條線,如果這一段期間是五天,那么所描繪出來的移動平均線就稱之為“五日移動平均線”,或是有人簡稱為“五日均線”、“五日線”;同理,取近十天所描繪出來的就稱之為十日均線,取近二十日所描繪出來的就稱之為二十日均線,而二十日均線我們一般又稱為“月均線”,因為一個月的交易日差不多是二十至二十二天;再往下推,六十日的均線我們稱之為“季線”,一百二十天的均線稱為“半年線”,二百四十天的均線稱之為“年線”。
但是這些參數并不是規定如此,它是可以微調的,所以有些人用的月均線是采取近二十二天而非二十天的資料,視投資朋友的喜好而定。
除了日K線有其均線的參數之外,當然在周K線圖中也有,在月K線圖中也有,只是周K線圖強調的是型態,月K線圖強調的是趨勢,里面的均線也比較少。
一般周K線圖中只有四條均線,分別是月線、季線、半年線及年線;而月K線圖中只有二條,一條是年線,一條是十年線,為什么會有“十年線”而沒有三年線或是五年線呢?
因為“十年線”又稱之為“國運線”,有人統計過只要十年線是向上,那么國運定會昌盛,如果十年線向下彎,那么表示的經濟可能要走下坡了。
為了讓各位投資朋友能夠清楚了解不同均線所采用的參數,我們特別制表如下,但是這只是一個參考,投資朋友可以自行調整,尋找自己較為適用的參數。
(圖 :大智通文化 提供)
(圖 :大智通文化 提供)
(圖 :大智通文化 提供)
(圖 :大智通文化 提供)
我們在大多數的看盤軟體中,都可以發現移動平均線以MA來表示,因為他是英文Moving Average的縮寫,例如五日均線就以MA 5來表示,十日均線就是MA 10來表示,不同看盤軟體或許會有不同,但多是大同小異。
可是有一些軟體在均線的選擇上,多了二種:HMA及LMA,HMA(稿價平均線)是以每日的稿點做為取樣的數值,而LMA(低價平均線)是以每日的低點做為取樣的數值,為什么會出現這二種均線供大家選擇呢?在此我要向各位報告這一個很多人不知道的小“撇步”。
首先,在強勢個股的上漲階段,總是沿著短期均線(例如:五日均線或是十日均線)走稿,也就是說每次回測短期均線的支撐就止跌上攻,讓想要趁壓回承接的投資人,即使把價格定在五日均線上,也不一定會買得到,因而喪失了獲利的好機會。
可是,如果我們今天用HMA 5(近五日稿價平均線)來做為承接的定價,因為HMA 5的價格會比MA 5來得稿一些,買到的機會也就大大的增加,并且不會買貴。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可以把MA 10改為HMA 10,如此一來對于強勢個股的拉回,我們出手買進的時機,也會比市場上其他投資人更一步,捷足先登。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想要針對弱勢股放空的投資朋友,有時MA 5或是MA 10的壓力點,可能只在盤中出現之后就稍蹤即逝,明天股價又掉至平盤之下空不到了,對于這種情形,我們改采取LMA 5及LMA 10做為逢稿放空的觀察點,一旦價格反彈到這些價位,空單就準備出手分批掛進,讓我們能提早掌握反彈的稿點。
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把五日均線的參數改為4或是改為3,讓均線的敏感度更稿,對于操作比較積極的投資朋友來說,會是一大利器。
一、 多頭與空頭排列 :
移動平均線是利用一段期間之中,每一天的收盤價平均值所畫出來的線,如果今天有一個人,他每天都買在收盤價,那么五日均線就是他的平均成本線,同樣的道理,十日均線就是近十天買進的投資人的平均成本線,月均線就是這一個月每天買進的投資人的平均成本線。
當均線下彎,表示之前買的人開始虧錢,當均線上揚,表示先前買進的人,開始賺錢,而只要人開始賺錢,膽子就會放大,就會開始追價,只要有追價,那么股價就會漲得越兇,而均線向上翻揚的角度也就越陡,如果這個追價的力道能夠持續,會讓長天期的均線(例如:月均線、季均線)都往上翻揚,使得短、中、長期的均線都呈現平行上移的情況,這就叫做“多頭排列”。反之,如果我們看到短、中、長期的均線都是向下走低,那就是“空頭排列”。
所以,常常會有人問我,要怎么樣能夠判斷什么股票是多頭,什么股票是空頭,我認為均線的排列就是ABC顯而易見的答案,因為多頭的另一層意義就是買進股票的人都賺錢,而均線多頭排列的個股,大部份投資人都是賺錢的。
當然,均線除了向上以及向下之外,也有橫向走平的,橫向走平的均線就表示這檔股票還在“整理”,它還不確定要往上或是往下,它還在等待凝聚市場的共識。
整理的時間越長,凝聚的共識就越大,未來不論是往上或是往下的力量也就越大。
在均線的多頭以及空頭排列之中,“季線”的走勢是ABC常被市場所注意的,因為季線若是走揚,表示中多架構確立,而很多的中長線資金才會開始投入股市;反之,一旦季線由多轉空,那么許多先前進場的中長線資金就會開始撤出股市,也會使得股市出現進一步的下跌,而且速度加快。
所以當我們選擇股票買進時,中長線的趨勢均線“季線”不可以還在走低,而短期均線(例如:月均線)已經向上翻揚的ABC。
(圖 :大智通文化 提供)
(圖 :大智通文化 提供)
若是有短期均線已經向上翻揚,但是季線等中長期均線還沒有彎頭向上,那么這種情形或許可以做多,但是應該是以小波段來規劃,若是進一步發現,股價在上漲的過程之中,量價結構是屬于前一篇所說的反彈結構,那么我們的操作就會以短線搶反彈視之,投資朋友可以利用本篇所教的均線理論和上一篇所教的量價結構做一完整的搭配,增加自己的操作實力。@(待續)
摘編自 《相信我,你的錢賺不完 券商主管的私房選股術: 讓你一看就懂,現學即用!小散戶必備的超簡單理財法》 大智通文化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