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某家出版社上班,當過短暫的文字編輯,雖然工作內容不太適合我,但為了糊口飯吃,就湊合待著。
公司離家不算太遠,工作也不艱難,雖然公司總是寂靜無聲、沉悶,但日子過得很快,眼看試用期就快到了,心想或許能待個一年半載。
有天早上進了公司,隨即接到人事部打來的內線電話:“你今天是ABC后一天上班,你知道嗎?”我腦中突然像被雷擊、一片空白,“什么!主管都沒跟你說嗎?”她驚訝不已。
“可能要麻煩你中午以前把座位收拾干凈離開,完成離職手續。”她繼續說著。
我轉頭看了主管一眼,她雖心知肚明,卻一臉冷靜。我告知公司好友,她們都紅了眼眶,情緒比我還要激動。
原來主管怕我有反彈的動作,早在半個月前,就靜悄悄送了“不適任”的公文往上呈報,半個月的輾轉簽送,如她所愿,公文順利核準下來,她依然沒有告知我一聲,稿層也沒有人下來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單方面全然相信該主管個人的決定。
同事氣得咬牙切齒,她卻發覺我一直很平靜,“你為什么不生氣?”
我笑一笑,跟她說:“你還年輕!”雖然她只小我兩歲,但我知道兩年的歲月足以改變一個人的想法。
發生在我身上殘酷的事不只這一件,這一生面對的挫折感就像永遠相隨的影子,被初戀男友騙走積蓄、不斷被男友背叛、撞斷我脖子的肇事者逃逸無蹤、被同學抹黑、被同事出賣。
我一路走了過來,從年輕時憤怒變成如今的平靜,或許是已經習慣,也或許我終于能接受,所有的壞事也都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表面上像是放棄掙扎、憤怒,其實本質卻是變得豁達、淡然。就像玉置浩二(Koji Tamaki)的歌聲,年輕時那般悲愴、狂歡,外表既消瘦又滄桑,經歷了四段婚姻跟病痛、隱退,他如今的歌聲變得不慍不火,連外表也變了一個人,一臉敦厚豁達,要不是經歷過內心極大的體悟,一個人不太可能會有這樣的轉變。@(待續)
摘編自 《擁有,其實是另一種失去:其實,苦與樂,擁有與失去,都是同一件事》人本自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