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斷找尋新的藉口:“小孩放學回家,我希望可以在家里陪他們。”……“我們付不起學費。”……“我丈夫會覺得被冷落。”
雖然在作任何決定之前應該衡量狀況,但這不是珍娜猶豫不決的真正原因。事實上,她丈夫很支持她重返校園,也樂意多分攤一點家務(wù)。
看著珍娜心神不定的樣子,他一直鼓勵她實現(xiàn)人生的夢想,成為一位服裝設(shè)計師。
每當珍娜想打電話到附近的大學詢問相關(guān)課程時,總有某些事情耽擱她。“等不再害怕后,再打好了。”
“等我感覺好一點再打好了。”珍娜要成為設(shè)計師,可能要等上一段時間。
真正的問題是,珍娜的思想一團混亂。她的思考邏輯已經(jīng)自動預期自己會“失敗”。
如果她沒有意識到自己這種錯誤的思考模式,永遠也打破不了恐懼的阻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但她卻視而不見。
我以前也和珍娜一樣,直到我面對事實。在我與ABC任丈夫離婚前,我像個小孩,生活都由他為我打理。
在離婚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毫無選擇,必須重新承擔生活的責任。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例如自行修理吸塵器,也能帶給我很大的滿足感。
恢復單身后,ABC次邀請朋友到家里吃晚餐是極重要的里程碑。ABC次沒有男伴,我自行訂機 票,獨自去旅行,這也是值得慶祝的一天。
當我開始學習獨立之后,開始嘗到什么叫自信。過程中并不是很順利──事實上,是很不順利。
我覺得自己像剛學步的嬰兒,一路跌跌撞撞。但每踏出一步,我就越有把握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當自信心逐漸增強,我期待恐懼感會消失。但每當踏入新的領(lǐng)域,又會感到害怕,對自己沒自信。
我告訴自己:“好吧!就一直嘗試。恐懼終會消失。”然而恐懼并沒有消失。有一天我的腦海靈光一現(xiàn),突然發(fā)現(xiàn)以下事實:
事實一:只要我持續(xù)成長,恐懼就不會消失。
只要我繼續(xù)向世界推進;只要我繼續(xù)拓展能力;只要我繼續(xù)為自己的夢想冒險犯難,我就會感受到恐懼。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就像珍娜和本書所有讀者一樣,我從小也認為要等恐懼消失后,才能采取行動。
“當我不再害怕……就……”大半輩子我都在玩這種“當……就……”的游戲,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根本不管用。
這 可能不會讓你心服口服。因為我知道這和你閱讀本書前的心里期待有落差。如果你像我的學生,在等我說出什么深奧的大道理,然后讓你的恐懼神奇的消失于無形。
很抱歉,世上沒有這種事。另一方面,你不必因而感到失望,就當成是一種解脫,因為你不用再費盡心思擺脫恐懼。
恐懼是不會消失的。別擔心,只要你持續(xù)運用本 書的練習增強自信心,你和恐懼的關(guān)系會有戲劇性的改變。
在發(fā)現(xiàn)了“事實一”不久后,我又有另一重大發(fā)現(xiàn),讓我的進步更上層樓: @(待續(xù))
摘編自 《恐懼 OUT:想法改變,人生就會跟著變》 久石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