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換句話說,如果美國人把錢存在銀行,三十年之后,鈔票將可能等于壁紙,一點用處也沒有,拿來貼墻壁還嫌麻煩。
我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守財奴的新聞,在這種新聞里,主角多半是退休老兵、不信任銀行的阿嬤,甚至是忘記有一大筆錢的胡涂人,他們把自己偷偷攢下的私房錢藏在床底下或埋在后院里,過了好幾年后,突然有需要了,例如要買房子、要讓孩子出國念書,或是想把錢捐出去給慈善單位,把錢找出來后卻發現這些錢要不被蟲蛀光了,要不就是當初可以買到一棟鄉下公寓的錢,現在卻連一間廁所都買不起,令人懊惱后悔不已。
這個故事拿出來講可不是要你藏錢的時候記得先放些樟腦丸防蟲,而是要告訴你,錢這個東西,你藏在床底下,久了并不會變多,只會因為物價上漲而愈來愈少,甚至貶值到讓你驚訝的地步。
日常生活中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可以看出錢的價值:十多年前一瓶養樂多的價格只要五元,但現在一瓶養樂多卻已經漲到八元,容量一樣,漲幅卻稿達百分之六十。
但是算一算,你每個月的薪水在過去十多年來有漲六成以上嗎?我想大多數的人一定沒有,增加個兩成就很謝天謝地了。因此,從這些民生物資價格的漲勢,就可以看出物價和薪水的漲勢差距有多大。
因此,錢這個東西存在著現在價值(PV)以及未來價值(FV),而且錢的現在價值ABC不等于未來價值,更不用說,未來價值一定低于現在價值,這是不爭的事實。
你從房地產的趨勢就可以看出,過去兩、三百萬可以買到的房子,即便過了二十年后的今天,這些房子早就折舊、老得不像話了,但是屋主ABC不可能以低于兩、三百萬的價值賣給你,他還可能比照左右鄰居的價格,開價一千萬。
所以說,PV永遠小于FV,只要這世界的物價水準是持續往上,而且資源是持續減少的,物價就只會漲不會跌。
PV和FV的換算方式,其實有一個公式,也就是PV等于FV除以(1+r)的n次方 ,n=年數,r=利率。
這個公式其實反映出,我們手上的鈔票不等于未來的鈔票,因為資本主義會透過這些符號、概念將我們給洗腦,以為我們手上拿的一百元就會等于未來的一百元,但其實它的價值并不等于一百元。
至于價值的概念是說,這一百元原有相對性的未來價值,例如相對時間拉到一年之后,要算出手上這一百元貨幣的相對價值或未來價值,就會與利率息息相關,當然,也和時間有關,而且隨著時間飛逝以及政府利率政策,手上這一百元的價值也會不斷地變動。
例如以利率百分之二來算,根據這個公式,一年后的一百元其實只剩下九十八元,而且兩年后,這一百元的未來價值又會變成九十六元,節節下滑。
所以,明明是一百元,放到一年后和兩年后的價格就不一樣,所以這張鈔票的價值,其實取決于要換算到未來的哪一個時間點。
同樣的道理,如果這些退休老兵、阿嬤或胡涂蟲,他們把手上的一百萬元放在床底下,用這個公式便可以算出,五年后這些錢只剩下九十多萬,少掉了將近百分之十。
但是,這些人卻看不到利率、時間的威力,以為錢會一直在那里。實際上,時間和利率都會悄悄地偷走你手上的錢,真的很可怕。@(待續)
摘編自 《亞當.史密斯沒說透的致富秘密:讓你在資本主義游戲中脫貧致富的25堂課》智言館 提供